耕作制度对稻田根际土壤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的影响
【摘要】:根际碳沉积释放的有机物质影响着作物的根际环境,并通过根际微生物的利用转化,影响作物-土壤间的碳循环过程,形成了联系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的桥梁,而作物-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成为农田土壤有机碳累积与稳定的主要驱动力。土壤有机碳(SOC)是是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在土壤中周转速度较快,比SOC更易受到土地耕作制度的影响,对于评价耕作制度对土壤碳分配及固定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稻田免耕长期定位试验点为平台,研究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根际土壤SOC和POC的分布特点,分析其与非根际土壤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垄作免耕(水稻-油菜)的制度下,根际SOC和PO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耕作制度,而实行水旱轮作(水稻-油菜)制度下均最低。不同耕作制度下稻田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间SOC和POC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长期垄作免耕(水稻-油菜)根际SOC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而其他耕作处理均为非根际高于根际。另外,垄作免耕(水稻-油菜)根际土壤POC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差异极显著;常规平作(水稻-冬水)亦为根际大于非根际土壤,但差异不显著;而垄作免耕(水稻-冬水)和水旱轮作(水稻-油菜)根际土壤POC含量均表现为非根际大于根际土壤,差异均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