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云李小昱刘长举周竹  
【摘要】:提出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识别霉烂板栗。试验以湖北罗田、广西等3个地区的油栗为研究对象,采集板栗在400-1000nm范围内的高光谱图像,提取其光谱信息,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建立霉烂板栗识别模型,并比较了多元散射校正、均值中心化、二阶导数+SG平滑、一阶导数等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二阶导数+SG平滑预处理之后的光谱数据所建模型的识别效果最佳,预测集总体识别率达到86.7%。研究表明,利用高光谱图像技术识别霉烂板栗是可行的,可为下一步采用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板栗的综合品质提供技术参数。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东彦;黄文江;王纪华;杨贵军;朱大洲;刘源;马智宏;;基于扫描成像的作物近地高光谱获取与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2 王如新;板栗施肥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4年11期
3 詹世虎;板栗配方施肥促丰产研究初报[J];林业科技通讯;1998年11期
4 黄艳娥;板栗专用肥生产与应用的研究[J];河北化工;1998年04期
5 牛俊义,赵玉清;板栗施用硼肥的方法[J];河北果树;1994年03期
6 王三元;板栗施用沼肥增产技术[J];农村能源;1999年03期
7 毛仪伦,王祥坤;板栗施肥增产试验初报[J];陕西林业科技;2000年04期
8 张卫东,李昌春;板栗施肥技术要点[J];安徽农业;2001年04期
9 赵国田,李宝珍,宋云伶;板栗不同发育时期施肥对产量的影响[J];落叶果树;1996年S1期
10 程兆强!舒城县,胡圣柱!舒城县,黄显胜!舒城县;板栗叶面施肥与增产效果[J];安徽林业;1998年05期
11 陈鸽修 ,桂正文;山区板栗施肥误区[J];安徽林业;2001年06期
12 丁宝堂,董志梅,尹秀云;多效唑在板栗树上的应用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6年04期
13 赵国田,李宝珍,宋云伶;施肥对板栗产量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1998年03期
14 赖圣化,饶伟东;板栗夏季施肥技巧[J];中国农技推广;2001年03期
15 陈水清;蚕卵、大蒜、板栗辐照较果好[J];农家顾问;1999年10期
16 ;新产品 新技术 新成果[J];北京农业;1998年02期
17 黄木松,张文;粤北山区板栗栽培的气象条件分析[J];广东气象;1998年03期
18 ;信息荟萃[J];农家顾问;1998年12期
19 ;信息点击[J];安徽农业;2001年06期
20 杜振宇,李宪臣,马海林,马丙尧,袁素萍;板栗施肥比例及施用量研究初探[J];山东林业科技;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云;李小昱;刘长举;周竹;;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霉烂板栗识别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秦岭;王有智;;板栗菌根真菌及其分离培养[A];中国科协第3届青年学术年会园艺学卫星会议暨中国园艺学会第2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8年
3 刘长举;李小昱;王为;高云;周竹;赵政;;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土壤全氮检测方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贾克锋;黄金标;徐志宏;郎学军;严晓素;吴德祥;;栗绛蚧长尾啮小蜂生物学及利用研究[A];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5 符正良;;湘中红壤丘陵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树草种生长量观测与评价[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郭琳;张松岭;裴志远;汪庆发;Jiali Shang;Heather McNairn;Xianfeng Jiao;;TerraSAR-X数据水稻识别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7 邹松梅;翁志华;朱志远;;江苏省常州—漕桥地区农业地质初步研究[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袁克侃;史玉虎;黄闰泉;;鄂西三峡库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坡地改良利用技术研究[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9 陈树人;裴文超;尹东富;;基于DSP的棉田杂草实时识别试验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光辉;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婷婷;基于PLS模型的农业土壤成分高光谱遥感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韩阳;长白山地区森林土壤含水量定量遥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见;沙漠化现状定量评价遥感信息模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徐明星;江苏沿海滩涂地区典型剖面土壤性质演化及其高光谱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张飞;干旱区典型绿洲盐渍地地物光谱特征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7 马本学;基于图像处理和光谱分析技术的水果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张婷婷;黄河三角洲土地盐渍化格局的遥感监测及盐渍化过程的空间分析与评价[D];复旦大学;2011年
9 徐丽华;土壤养分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马志林;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土壤全氮及重金属铜含量的高光谱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吴斐;基于光谱反射率的耕地估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晓;土壤含水量高光谱特性与估测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冯海宽;基于环境卫星数据的冬小麦长势监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5 贺春燕;甘肃省经济林主要干果类树种气候适宜性区划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6 邬奇峰;集约经营板栗林土壤生物学性质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7年
7 彭占武;基于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的黄瓜病害识别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8 刘秀清;栗茶间作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志高;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罗汉果种属识别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肖超云;基于机器视觉的杂草识别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英文;建立大水源大水网解决生产生活用水[N];黔西南日报;2010年
2 张红菊;农田:安装“听诊器”[N];科技日报;2004年
3 记者 周长征 胡顺华;湖北去年投资4亿治水土[N];人民长江报;2009年
4 宁安中;以草代肥技术待开发[N];山东科技报;2007年
5 陈妙庭 宁茂军 赵德稳;万年10万农民坐享信息文明[N];上饶日报;2006年
6 姜春林;宝山镇农民抢运粪肥忙备耕[N];丹东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党涤寰 通讯员 刘海军;改造“低产田” 种出“摇钱树”[N];经济日报;2009年
8 记者 甘勇 通讯员 胡顺华;四大水保工程绿了荒山富了民[N];湖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友明 李忠海 杨艳;凉山:走进电脑农业新时代[N];凉山日报(汉);2009年
10 林存符;农村信息化有机会更有意义[N];济宁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