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预处理对生物质热裂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水洗和酸洗等预处理方法对生物质热裂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水稻秸秆为生物质原料,使用去离子水和质量分数分别为3%、7%和10%的盐酸、硫酸和磷酸溶液对水稻秸秆进行水洗和酸洗处理,采用热重分析法考察了水洗和酸洗,以及酸浓度对水稻秸秆热裂解特性及综合性指数的影响,并采用Thermo-kinetics软件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得到了热裂解过程的动力学参数,推测了热裂解动力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水洗及酸洗可使水稻秸秆的热解主反应区热重和微分热重曲线向高温侧移动,最大失重速率和最大失重温度升高;盐酸和磷酸溶液浓度对水稻秸秆热裂解特性的影响较小,而硫酸浓度的影响显著,并随浓度升高而增大;酸洗有利于水稻秸秆中挥发分的析出,可以脱除秸秆内的部分钾盐,3种酸脱钾盐的作用依次为:盐酸硫酸磷酸;热裂解热性综合特性指数受水洗和酸洗影响显著,并随酸浓度升高而变化;两步连续反应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水稻秸秆的热裂解过程;水稻秸秆经去离子水和磷酸洗涤后,热裂解倾向于发生符合Avrami/Erofeev的n维成核反应或晶核成长反应,经盐酸和硫酸洗涤后,则倾向于发生n阶反应。
|
|
|
|
1 |
岳金方;左春丽;;在氮气氛围下木薯渣热裂解的试验研究[J];可再生能源;2009年04期 |
2 |
唐强;于凤文;吕红云;计建炳;;金属离子对生物质热裂解的影响[J];化工进展;2010年S1期 |
3 |
丁启朔;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农村能源;1998年05期 |
4 |
匡廷云
,白克智
,卢从明
,李淑芹
,董凤琴;生物质能源技术前瞻[J];太阳能;2004年04期 |
5 |
谭文雄;周玉申;马延军;;生产性粉尘的生物质能特性与环境影响分析[J];木材加工机械;2005年06期 |
6 |
姚向丽;肖波;邹先梅;;新型生物质粉体燃料破碎系统[J];中国环保产业;2006年10期 |
7 |
管数园;李艳红;;生物质能的转化和利用技术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7年05期 |
8 |
寇建平;田宜水;张玉华;;美国生物质能的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可再生能源;2007年06期 |
9 |
王宇波;;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对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
10 |
张晓红;;中国生物质能发展动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S2期 |
11 |
文丽华,王树荣,骆仲泱,王琦,施海云,方梦祥,岑可法;生物质的多组分热裂解动力学模型[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2期 |
12 |
徐庆福;王立海;;现有生物质能转换利用技术综合评价[J];森林工程;2007年04期 |
13 |
王新运;吴凤义;万新军;;生物质裂解机理模型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09年06期 |
14 |
高翔;李海英;武志飞;;生物质气化工艺及装置研究进展[J];应用能源技术;2009年11期 |
15 |
寇伟;宋哲;;生物质气化技术应用浅谈[J];林业科技情报;2010年03期 |
16 |
李社潮;;农机技术装备跟进生物质能任重道远[J];农机科技推广;2011年03期 |
17 |
李改莲,王远红,杨继涛,李继红,黄浩,张凯;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状况及展望[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
18 |
杨树华;雷廷宙;朱金陵;;生物质发热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研究[J];河南科学;2006年02期 |
19 |
邹玲;孙军;武俊峰;;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燃烧特性的研究[J];木材加工机械;2006年05期 |
20 |
彭武厚;陆鑫;唐丽卿;钟澂;;生物质能的气化能转化及其作用[J];上海节能;200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