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化床藻类生物质快速热裂解试验研究
【摘要】:为实现藻类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该文选取藻类生物质中的马尾藻进行热重分析,并在自行设计的小型流化床上进行快速热裂解试验,分别研究了马尾藻热解过程及热解产物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经历了3个阶段:预热解、快速热解、慢速热解,并且由于多糖、蛋白质等物质热稳定性的不同引起马尾藻在快速热解阶段出现两个失重峰。在快速热裂解试验中,选择450、500、550、600℃4个反应温度对马尾藻的热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对热裂解产物收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残炭的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热解气的产率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生物油的产率随温度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550℃左右时产率最高,约为30.5%,这为马尾藻快速热裂解制油的推广与工业利用提供参考。
|
|
|
|
1 |
董良杰;刘艳阳;李玉柱;王晓艳;;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
2 |
傅旭峰;仲兆平;肖刚;李睿;;生物质在流化床中热裂解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9年06期 |
3 |
廖艳芬,王树荣,谭洪,方航宇,方梦祥,骆仲泱,岑可法;生物质热裂解制取液体燃料技术的发展[J];能源工程;2002年02期 |
4 |
潘丽娜;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工艺及其影响因素[J];应用能源技术;2004年02期 |
5 |
张春梅;刘荣厚;;生物质热裂解液化物质平衡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6年10期 |
6 |
谭洪,王树荣,骆仲泱,岑可法;生物质整合式流化床热解制油系统试验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5年04期 |
7 |
王丽红;贾官臣;柏雪源;易维明;殷哲;;生物质热解生物油的成分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9年08期 |
8 |
任学勇;高雪景;王鹏起;常建民;车颜喆;苟进胜;;新型流化床式生物质热裂解液化设备设计与试验[J];现代化工;2011年S1期 |
9 |
蒋国良,袁超,史景钊,褚伟,王淮东;生物质转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10 |
傅旭峰;仲兆平;;生物质热解液化工艺及其影响因素[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年03期 |
11 |
赵先国,常杰,吕鹏梅,王铁军;生物质流化床富氧气化的实验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5年02期 |
12 |
王景华;崔洪友;李志和;易维明;;生物油的性质及其分离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12期 |
13 |
董治国,王述洋;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技术的研究[J];林业劳动安全;2004年01期 |
14 |
朱满洲;朱锡锋;郭庆祥;朱清时;;以玉米秆为原料的生物质热解油的特性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15 |
王丽红;贾官臣;;生物质热解液化产物——生物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6 |
李晓娟;常建民;范东斌;;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现状及展望[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9年01期 |
17 |
章文;;生物油可改质为汽油、喷气燃料、柴油和减压瓦斯油馏分[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9年09期 |
18 |
齐国利;董芃;范夙博;谈和平;;生物质热解油及乳化油特性的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
19 |
刘小娟;于凤文;罗瑶;黄承洁;计建炳;;生物质催化热解研究进展[J];能源工程;2010年01期 |
20 |
;复旦大学用大型海藻制成生物油 污染元凶有望变身新兴能源[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