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黄土高原流域坡地资源分析评价
【摘要】:针对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紧张,坡地资源利用潜力巨大,土地利用评价研究薄弱问题,基于GIS软件,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燕沟流域DEM数据、坡度数据以及不同年代土地利用数据,对燕沟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坡地资源潜力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燕儿沟流域以旱地农田与草甸草地为主,经过1995~2000年大规模治理,陡坡(大于25°)农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缓坡上林草地向农地的转化,以及坝地梯田增加最为显著。但流域内陡坡农地和缓坡林草地的面积依然较大,坡地资源合理利用仍有一定潜力,需要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以发挥土地利用潜力。而作为一种快捷、直观的方法,运用GIS技术对黄土高原地区坡地资源的评价是可行的。
|
|
|
|
1 |
胡良军,李锐,杨勤科;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研究[J];土壤学报;2001年02期 |
2 |
欧阳雪芝;潘竟虎;;陇东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变化定量遥感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6年05期 |
3 |
曹瑜,杨志峰,袁宝印,沈珍瑶;基于GIS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因子的厘定[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2期 |
4 |
李宇,董锁成;基于GIS的定西地区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
5 |
李忠武,蔡强国,曾光明;黄土高原土地生产力区域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04年S1期 |
6 |
王亚楠;胡素杰;秦奋;;RS与GIS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以前张家沟小流域为例[J];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
7 |
吴良超;麻均昌;陈晓群;;基于GIS的数字小流域系统设计与实践——以南小河沟数字小流域系统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4期 |
8 |
聂斌斌;蔡强国;綦俊谕;崔普伟;陈晓安;;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研究综述[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04期 |
9 |
刘世胜,刘世洪;精确农业中的信息技术[J];计算机与农业;1999年03期 |
10 |
胡良军;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指标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8年05期 |
11 |
谈建国,陆贤,杨秋珍;基于GIS的蔬菜暴雨灾害损失评估业务系统[J];上海农业学报;1998年03期 |
12 |
陈怀亮,冯定原,邹春辉,关文雅;土壤质地对遥感监测干旱的影响[J];河南气象;1999年03期 |
13 |
朱琳,郭兆夏,李怀川,张林森;陕西省富士系苹果品质形成气候条件分析及区划[J];中国农业气象;2001年04期 |
14 |
陈署晃,毛端明,王讲利,李磐,许咏梅;新疆县级土壤养分管理及推荐施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J];计算机与农业;2002年11期 |
15 |
邹亚荣,张增祥,王长有,赵晓丽,刘斌;中国风水侵蚀交错区分布特征分析[J];干旱区研究;2003年01期 |
16 |
王勇,鄢铁平,刘岩松;G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10期 |
17 |
汪明冲;潘竟虎;赵军;;基于GIS与RS的土壤侵蚀变化定量监测——以黄土高原水保二期世行贷款庆城项目区为例[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6期 |
18 |
冯磊;孙保平;李锦荣;赵岩;周湘山;王引乾;钟晓娟;邱一丹;;GIS方法和USLE模型在退耕还林区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评价中的运用——以甘肃定西市安定区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
19 |
白由路,李保国,石元春;基于GIS的黄淮海平原土壤盐分分布与管理研究[J];资源科学;1999年04期 |
20 |
马晓微,杨勤科;基于GIS的中国潜在水土流失评价指标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