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研究

左剑恶  邢薇  孙寓姣  
【摘要】:利用FISH、RTQ-PCR和DGGE等分子生物技术对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空间分布和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并对其中的优势古细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污泥中真细菌主要分布在颗粒污泥外层,古细菌则主要分布在内层;古细菌含量低于真细菌,但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随着反应器有机负荷的增加以及运行时间的延长,真细菌种群结构相对稳定,而古细菌种群结构则发生了较明显变化,其中占优势的古细菌种类逐渐减少,主要包括甲烷微粒菌 (Methanocor pusculum)、甲烷杆菌(Methanobacterium)和甲烷髦毛菌(Methanosaeta)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建兵;袁德玉;蔡映杰;杨小俊;;A/O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年04期
2 李建金;黄勇;李大鹏;;厌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培养及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科技;2011年03期
3 于雷;彭剑峰;宋永会;徐东耀;;厌氧反应器的酸化及其恢复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1年08期
4 王瑞民;闫桑田;冯权;初里冰;杨清香;邢新会;孙旭林;本杰明;;低剂量臭氧的直接通加对活性污泥的活性、微生物种群及污泥减量化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5 魏艳峰;李晓蓉;;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J];污染防治技术;2011年03期
6 雷国元;刘志军;丁翠萍;杨家轩;徐桂芹;;一株高效反硫化菌的分离及其在糖蜜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工业水处理;2011年07期
7 许振田;;水解酸化技术用于污泥减量与强化脱氮除磷[J];辽宁化工;2011年06期
8 柳栋升;王海燕;杨慧芬;周岳溪;葛建团;;DGGE技术在废水生物脱氮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9 李广;王鹤立;李晶;白杨;韩冰;;内导流EGSB处理淀粉废水的工艺及污泥性质研究[J];给水排水;2011年07期
10 方祥;陈栋;李晶晶;赵超艺;李斌;黄国资;;广东陈香茶渥堆发酵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群系的演变[J];中国食品学报;2011年05期
11 马建强;王广卿;;CASS工艺特点及优缺点分析[J];河南建材;2011年04期
12 何刚;胡群;;生物淋滤技术处理城市垃圾堆肥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11年04期
13 龙宁;贺进涛;邝湘泉;;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在蔗渣堆场喷淋废水处理的应用[J];给水排水;2011年S1期
14 陈家杰;;突发性环境事故应急监测决策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15 马正东;张茂盛;;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效益——以百色市西林县普合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北方环境;2011年06期
16 孙鑫;李金城;郑华燕;许丹丹;徐芝芬;阙光龙;;好氧颗粒污泥吸附Cu~(2+)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9期
17 陈波水;方建华;;润滑剂生物降解促进剂:概念提出与效能评价[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剑恶;邢薇;孙寓姣;;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研究[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严兴;徐正茂;冯晓西;刘勇弟;刘彬彬;张晓君;朱晨光;赵立平;;环境系统功能相关微生物种群的生物标记发现[A];第二届中国青年学者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任洪强;除坚;伦世仪;;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工作特性[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方骁;张选军;蒋柱武;张亚雷;杨海真;;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用于低温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的中试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马建立;魏云梅;赵由才;;矿化污泥基质分析及作为生物填料可行性研究[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王进;张振家;;加速厌氧污泥颗粒化的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7 王革娇;熊金波;樊昊心;蔡林;;砷污染环境砷抗性微生物种群和分子机理研究[A];“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梦亮;张建栋;王俊宏;刘滇生;;钾矿胁迫堆肥对土壤中钾的降解及其微生物种群变化的影响[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姜昕;马鸣超;李俊;李力;钟佐燊;;用DGGE技术分析污水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微生物种群分布[A];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科技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10 郑世民;杨玉荣;吕英;刘超男;高雪丽;;益生素对雏鸡免疫机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辛辛;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2年
2 刘荣荣;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高浓度退浆废水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黄爱群;氯酚/硝基苯厌氧降解体系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王进;高效厌氧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林海转;零价铁与微生物耦合强化含氯含硝基芳烃类污染物转化和降解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安玲瑶;作物间作对重金属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贾丽;A+OSA污泥减量工艺物质能量转化及其微生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顾平;猪场废水厌氧氨氧化反硝化甲烷化复合工艺特征分析及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赵柏霞;蔬菜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拮抗菌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10 张瑞福;有机磷农药长期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分子生态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邦辉;厌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李亮;工业化厌氧颗粒污泥重要菌群及相关功能基因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永超;厌氧颗粒污泥法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的研究及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4 曾国敏;常温下IC厌氧反应器处理废纸造纸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柯;几种饲料添加剂在水溶液中吸附和堆肥过程中降解转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马俊科;工业化UASB处理阿维菌素废水厌氧颗粒污泥功能菌群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丽;厌氧颗粒污泥生物吸附剂处理含铜废水的应用基础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酸化及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曾金樱;麸皮纤维作载体对IC反应器启动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成雯;厌氧颗粒污泥对水中染料的吸附去除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 赵亚夫;农田地力的培养[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9年
2 望晓东;生化技术妙除黄姜皂素废水污染[N];中国化工报;2004年
3 黄慧诚 钟真宜;神奇的“水草”[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张绍文;推广无公害蔬菜的五大障碍[N];山西科技报;2003年
5 ;滇乐思福牌——花卉专用有机肥[N];云南科技报;2001年
6 记者 张奕 通讯员 李汾;污水“洗澡”净化后可养鱼[N];解放日报;2009年
7 记者 何连弟 通讯员 李汾;污水变清流 可以养金鱼[N];文汇报;2009年
8 李崇婕;如何预防季节变化造成的应激[N];中国畜牧报;2002年
9 毛 磊;全球动物防疫工作面临新课题[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10 实习记者 李玉衡;阿科蔓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亮相北京[N];中国环境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