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谢少凤况雪源  
【摘要】:本文利用广西89个气象站1961-2000年40年平均标准气候要素值,对广西进行气候区划,并对其农业生产适宜性进行分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么枕生;我国气候科学四十年来的蓬勃发展[J];地理研究;1990年01期
2 ;气候类型与气候区划[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0年03期
3 赖天文;张劲梅;叶昌儒;;茂名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J];广东气象;2006年03期
4 丘宝剑;中国农业气候区划再论[J];地理学报;1983年02期
5 何大章,张声粦;海南岛气候区划[J];地理学报;1985年02期
6 黄寿波,陈志银,沈潮栋,MCINTYRE GN,BRIDGMAN HA;中国葡萄的气候区划研究(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0年06期
7 ;气候类型与气候区划[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0年04期
8 庞嘉棠;旬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J];气象;1979年02期
9 缪启龙,李兆之,窦永哲;陕西省气候的主成分分析与区划[J];地理研究;1988年02期
10 阮士文;运用气候区划成果 开发气候资源潜力[J];陕西气象;1999年06期
11 李惠丰;朱韶峰;;浙江的干湿状况与大农业生产[J];浙江气象;1983年04期
12 康锡言,高建华;山区农业气候区划中年平均气温空间序列的正态性研究[J];气象科技;2005年02期
13 蔡廷宾;;百分法进行江西省柑桔气候区划的尝试[J];中国农业气象;1982年04期
14 闫静,简慰民,周有芬,赵向阳;中国草坪气候区划探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5 罗国光,吴晓云,冷平;华北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研究[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2年02期
16 赖晓燕;宁正元;郑鹏;王霞;赵艳萍;;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小气候区划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6年02期
17 缪启龙,王宝林;我国西北牧区的气候区划[J];干旱区地理;1989年01期
18 ;气候类型与气候区划[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1995年02期
19 ;气候类型与气候区划[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1999年03期
20 裴浩,敖艳红,李云鹏,刘钟龄,朱宗元,王炜,梁存柱;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气候区划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少凤;况雪源;;广西气候区划及其农业生产适宜性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2 谢少凤;况雪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区划及其农业生产适宜性分析[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黄淑娥;;“3S”技术在江西省无籽西瓜种植气候区划中的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康锡言;高建华;;山区农业气候区划中年平均气温空间序列的正态性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魏丽;殷剑敏;王怀清;;GIS支持下的江西省冬季农业合理布局气候区划[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祁建刚;王梅娟;;气候变化对卢氏农业的影响[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安昕;姜淼;廖国进;;农业气象电视栏目编创浅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公共气象服务论坛——以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科普工作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何燕;李政;;GIS支持下的巴西陆稻种植气候区划[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谢远玉;廖红玲;;赣南实施烟稻轮作的农业气候区划[A];闽、浙、赣、皖毗邻地区军队地方气象联防协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谷晓平;徐丹丹;;气候变化对贵州省农业生产潜力的影响[A];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慧玲;建筑节能气候适应性的时域划分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苗英豪;气候对公路的影响及公路气候区划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陈学君;甘肃省气象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梁俊明;越南降水量的气候学特征分析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场的关系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5 何春;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季节进程及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为安;区域农业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2 薛丽芳;广东省典型经济作物精细化气候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党修伍;淮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4 孙丽华;秦皇岛市近45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5 王遵娅;近5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特征与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学[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6 孟莹;辽宁大风气候特征及风能资源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鞠晓慧;我国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讨论及辐射资料的均一性检验[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8 何磊;气候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脆弱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黄瑾;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抗旱管理与措施选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光军;鄂北地区农业旱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苏燕;应根据气候变暖调整农业生产[N];中国税务报;2007年
2 记者 葛峰;南疆入冬以来气温偏高 不利于农业生产[N];喀什日报(汉);2006年
3 本报记者 吴薇;气象部门“五到位”服务农业生产[N];乐山日报;2007年
4 何晓东 记者 郭志民;气象专家提醒:农业生产应准备抗旱[N];营口日报;2008年
5 李力;气候变化呼唤农业区划调整[N];中国气象报;2007年
6 记者 袁春梅 通讯员 李辉 汤军越;暴雨暂歇城乡抢排积水[N];连云港日报;2007年
7 记者毛翠辉 通讯员魏瑞江;打“气候牌” 永年农业生产劣势变优势[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黄永强;避免“暖冬”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N];天水日报;2006年
9 记者 梁晓亮;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主汛期[N];经济日报;2007年
10 高政办柴芳;积极应对酷暑旱情 全力确保农业生产[N];宜春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