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特点及防治
【摘要】: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引种中心试验场四连栋大棚中进行了四处理四重复定位试验,取得了不同层次的土样,对土样八大离子、全盐量、电导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次生盐渍化与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增加显著相关,其中,钙离子浓度增加1.59-4.36倍,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加2-3.44倍。分析研究了土壤次生盐溃化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离子的关系,阴离子以硝酸根、硫酸根和氯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镁离子和钾离子为主。通过对试验各处理前期和后期土样全盐含量进行比较得出,地下埋设隔层,特别是地下埋设煤炉渣层有利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减轻,与对照相比,全盐量降低了12.99%-44.86%;而结合打水洗盐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程度,降幅最高可达43.53%。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埋设隔层与洗盐相结合应用是减轻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有效防治方法。
|
|
|
|
1 |
刘金党;;塑料大棚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及防御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
2 |
宁运旺,张永春;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防治[J];江苏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
3 |
李富山;陈振东;;广西塑料大棚基质栽培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与对策探讨[J];农技服务;2010年06期 |
4 |
苏里坦别克,许平,赛日克巴依,吴乐年;利用人工种草改良次生盐渍化弃耕地的效果初探[J];新疆畜牧业;1997年04期 |
5 |
孙兴祥,曹坚,丁立彤,姚晓丽;沿海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原因及防治措施[J];长江蔬菜;2001年03期 |
6 |
潘旭东,杨乐,张凤华,赖先齐;玛纳斯河流域次生盐渍化弃耕地全面生态重建的新理念[J];新疆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
7 |
刘荣;王喜艳;张恒明;刘东鹏;冯燕;;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及防治对策[J];北方园艺;2008年08期 |
8 |
邓春荣;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途径[J];河北农业;2001年06期 |
9 |
杜连凤,刘文科,刘建玲;三种秸秆有机肥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果及生物效应[J];土壤通报;2005年03期 |
10 |
崔志祥,樊润威,董进亚;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3年Z1期 |
11 |
张晓虎;李新平;;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进展[J];商洛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12 |
郝永丽;王秀芝;李冠义;崔聪聪;孟令强;;赤峰地区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原因及治理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
13 |
王鸿飞;宋雅珊;;腰堡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吉林水利;2011年03期 |
14 |
阎顺国;朱兴运;郭树林;付华;;碱茅草对土壤盐分动态及盐量平衡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1990年01期 |
15 |
李永智;单风翔;;土壤盐渍化危害及治理途径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8期 |
16 |
李美茹;褚卓栋;李明珠;;聚马来酸对次生盐渍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
17 |
张颂忠;;景电灌区次生盐渍化防治效果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
18 |
李美茹;乔洁;李明珠;;聚马来酸对棚室次生盐渍化土壤盐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
19 |
杨学忠;李学文;;冀东平原保护地土壤酸化及次生盐渍化的现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6期 |
20 |
王宏伟;试论白城地区水田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J];吉林地质;2002年Z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