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彝族聚居特色及其文化渊源研究
【摘要】: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我国西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达180万。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凉山彝族奴隶制,形态完整,特点突出,是世界上存留时间最晚的奴隶社会。四川凉山彝族所形成的传统人居环境及其建筑形态,在我国少数民族民居形态和聚居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文化渊源和研究价值。论文拟在以下方面展开讨论: 1 凉山彝族聚居形态与其所处地缘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毕摩文化和习惯法)密切相关。 2 凉山彝族顺其自然,“不思进取”的“无为”哲学有效地“保护”了聚居地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3 凉山彝族传统民居善于就地取材,因材施艺,不仅在用材、造型、布局诸多方面具有生态特色,其建筑结构和工艺亦独具匠心。 4 在急剧城市化的当下,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发展地方旅游经济如何协调平衡,如何在城市设计方面保持彝族文化特色, 成为凉山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论文将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为例予以探讨)。了解和研究凉山彝族文化极其民居特色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
|
|
1 |
;江平镇[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08期 |
2 |
袁恩培;龙飞;;凉山彝族地区土特商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1年16期 |
3 |
包崇美;陈思;冯欣;;易图通天下 四海民族情——云南白族文化探访之旅[J];世界汽车;2011年09期 |
4 |
申艳冬;;新疆维吾尔民居拼砖装饰艺术初探[J];美术界;2011年07期 |
5 |
姚冬发;;城市居住区规划与设计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1年02期 |
6 |
李宗京;舒赣平;;客家围屋解析[J];江苏建筑;2011年04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