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邓泽康永尚刘洪林李贵中王勃  
【摘要】: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但部分生产井产量低、衰减快。除我国煤层气地质本身构造复杂、储层渗透率低等客观条件外,排采工作制度不合理是影响煤层气产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作为低渗敏感储层,排采过程中煤储层同时受到有效应力效应、基质收缩效应和克林肯伯格效应影响,其渗透率处于动态变化中,与此同时,排采工作制度也需作相应的调整和优化。目前对该动态变化特征仍认识不清,排采工作制度基础理论研究尚有待深入。本文通过引用PM模型,以沁水煤层气田二叠系山西组3号煤储层为例,预测了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指出该区块煤层气井排采中后期有较大的产气前景,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认为杨氏模量越大,基质收缩效果越显著以及含气饱和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煤储层渗透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邓泽;康永尚;刘洪林;李贵中;王勃;;开发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J];煤炭学报;2009年07期
2 J.E.Elkhoury;E.E.Brodsky;D.C.Agnew;王晓权;;地震波增大渗透性[J];世界地震译丛;2007年03期
3 Philip H.Nelson;秦空;秦岭;葛秋现;;砂岩中渗透率—孔隙度相关趋势的演化[J];国外测井技术;2001年04期
4 王进;姜生玲;常健;张娟;;温度、压力对致密砂岩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7期
5 陈金刚;;构造曲率对煤储层渗透率的控制关系[J];西部探矿工程;2010年06期
6 阳晓燕;马超;;低渗透油藏压力敏感性实验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0年04期
7 张渊;万志军;康建荣;赵阳升;;温度、三轴应力条件下砂岩渗透率阶段特征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3期
8 马强;;基于MATCHSTICK应变分析煤层渗透率变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张军,徐福华;有效应力下裂缝性岩石物性特征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10 徐浩;杨胜来;;储层岩石渗透率应力敏感滞后效应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9期
11 赵明;倪天禄;;利用系统试井资料求取异常高压油藏储层渗透率变化系数的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S1期
12 王兴涛;翟世奎;孟凡顺;李怀明;于增慧;孙革;薛刚;;渗透率对沉积物覆盖洋壳内热液循环的影响[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09期
13 张渊;赵阳升;万志军;曲方;董付科;冯子军;;不同温度条件下孔隙压力对长石细砂岩渗透率影响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14 杨胜来;刘伟;冯积累;汪如军;涂中;张友彩;唐治平;杭达震;;加压时间对储层岩心渗透率的影响[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5 刘华丽;李永平;申坤;;振动作用下储层渗透率变化的室内实验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6期
16 郑玲丽;李闽;钟水清;肖文联;;变围压循环下低渗透致密砂岩有效应力方程研究[J];石油学报;2009年04期
17 李洪波;韦重韬;张晓莉;李来成;;煤层气井排采诱导渗透率变化模型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9年05期
18 程海鹰;王冷;张津;张仁勇;;油藏微生物生长与繁殖对多孔介质渗透率的影响[J];特种油气藏;2010年02期
19 陈淑芹;许春艳;赵虹;刘婉丽;;常规测井水淹层综合识别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09期
20 方朝亮,王新海,李超;受损害储层的压力响应特征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泽;康永尚;刘洪林;李贵中;王勃;;排采过程中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研究——以沁水煤层气田为例[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红梅;兰永伟;赵继涛;于秀娟;马强;;温度和应力耦合条件下岩石渗透规律实验研究[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克协;马俊;伍先运;张碧星;;利用偶极声测井中弯曲模反演渗透率的方法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伍先运;郭立;王克协;;利用声全波资料反演地层渗透率的实用分析[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于忠良;熊伟;高树生;刘莉;;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程度及敏感机理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郑茂华;沈金松;;鄂北上古生界测井资料气层识别与评价方法[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尹太举;张昌民;;濮53块在开发过程中的储层动态变化[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余维初;胡琼;;高温高压煤层岩心动态污染评价系统的研制与应用[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峦啸;耿建华;;孔隙形状对碳酸岩渗透率影响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罗晓容;;油气运聚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五卷(矿产资源与水资源)[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强;煤层气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启立;石墨多孔介质成孔逾渗机理及渗透率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张丽萍;低渗透煤层气开采的热—流—固耦合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武志德;考虑渗流及时间效应的层状盐岩溶腔稳定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吴宇;煤层中封存二氧化碳的双重孔隙力学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6 杨钊;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分类方法及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7 何晓;横观各向同性地层声波测井波场模拟与地层渗透率反演[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高明;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肖晓春;滑脱效应影响的低渗透储层煤层气运移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黄秀;澳大利亚鲨鱼湾微生物席沉积相多尺度正演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胜利;利用偶极声波测井资料反演渗透率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2 马媛;油藏渗透率粗化算法研究与实现[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3 赵倩;含水合物地层渗透率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成;喇嘛甸油田气顶砂岩渗透率解释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潘宾锋;裂隙介质AVO敏感性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6 闫国亮;基于均匀化方法的缝洞型介质单相和两相流渗透率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7 李德志;不同沉积方式下层内渗透率变化和隔夹层分布特点及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8 谢馥励;利用偶极弯曲波求取孔隙VTI介质各向异性渗透率的正、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先敏;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及开采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10 郭镜;稳态依序替换法的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