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崇良茹卫平姜培良  
【摘要】:根据大量地下水化学资料,详细分析了北宿煤矿各个含水层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各个含水层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其对煤矿充水的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钧漪;许进鹏;金黎明;;神经网络的地下水类型判别系统及其应用[J];煤炭科技;2008年03期
2 李再兴;张凤鸣;庞良;韩国童;;有关矿井突水水源判别方法的探讨[J];地下水;2009年05期
3 李栋臣;白庙煤矿主要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及突水水源的识别[J];中国岩溶;1995年04期
4 侯冬生;;新疆铀矿水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J];甘肃科技;2009年18期
5 Γ.Γ.斯塔尔采夫;杨培章;;额尔登特露天矿技术成因含水层[J];矿业工程;1989年08期
6 刘学增;新生代松散层下缩小防水岩柱留设防砂煤柱开采实践[J];煤炭技术;2002年09期
7 李陆海;母海东;高生平;张志飞;李蒙;;安阳市主焦煤矿矿山开采中含水层影响评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3期
8 郭建斌,魏久传,李增学,杨吉文,魏建文;华丰煤矿前组煤充水含水层水化学特征与矿井涌水水源判别[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5期
9 王怀德;大汶口石膏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煤炭科技;2002年05期
10 段长营;开滦矿区含水层的命名及含水层名称的统一[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11 龚世龙,梁发宽,张民;龙固煤矿10煤带压开采的初步探讨[J];煤炭技术;2005年11期
12 张志军;依兰煤田矿区充水因素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18期
13 王玉珏;;山东郭屯煤矿井筒水文地质条件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3期
14 贺德胜;;立井工作面特大涌水情况下的注浆堵水技术[J];建井技术;2006年03期
15 梁庆华;温兴林;何刚;陈庆;杨金虎;;黏土体失水引起的地表下沉计算方法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16 储怀淼;;建井中常见的涌水类型及治理措施[J];采矿技术;2008年06期
17 赵桂生;赵玉国;张景钟;;铁新煤矿太灰水的水文特征与防治[J];煤炭科技;2009年03期
18 王新;;含水层水压差变化与煤矿突水关系分析[J];煤炭工程;2009年10期
19 王铁利;施为兵;;利用密度测井计算孔隙度[J];煤炭技术;2010年02期
20 潘长斌;;疏放水工艺在清水营煤矿110202工作面的应用[J];神华科技;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崇良;茹卫平;姜培良;;北宿煤矿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徐冰寒;;井筒过构造含水层预注浆技术的改进[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6年
3 陈福生;刘国华;刘东东;张青;;利用高冒巷疏放顶板水的可行性[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秀晗;杨文钦;王永军;;济宁二号矿工广区第四系取水及其影响分析[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5 马楚;;浅析五沟煤矿三个井筒注浆工程技术[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6年
6 徐玲;李彦周;;开滦荆各庄矿9煤层顶板水综合防治技术[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7 景继东;韩进;李述才;贾承建;张士同;;煤矿巷道工程穿越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超前探测技术[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纯峰;乔军;孙贵生;;注浆技术在预防井下突水事故中的应用[A];全国煤炭地质钻探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文军;杨小刚;;干河煤矿首采工作面涌水分析[A];高产高效煤矿建设的地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C];2009年
10 丁国辉;成春奇;余易豪;董伟明;;口孜西井田新生界底部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分布规律[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婷;许厂煤矿突水含水层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2 崔喜;基于GIS的淮南孔集矿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周彦章;山东夏甸金矿床矿井涌水机理构造控制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杨梅;基于GIS的淮南老矿区地下水环境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蒋群;煤矿酸性矿井水特征、机理实验及防治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瑞钢;基于GIS的潘一矿地下水环境特征分析及突水水源判别模型[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7 李峰;典型矿山地下水环境的评价与安全防治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齐乃倩;煤炭开采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文;皖北煤电又“添”一座新煤矿[N];中国矿业报;2009年
2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姚倩;矿井水害的分类及成因[N];中国能源报;2010年
3 张国文 本报记者 郝玲;皖北煤电科技创新再造一座五沟矿[N];中国企业报;2009年
4 本报通讯员 张国文;矸石充填开采再造“新矿”[N];安徽日报;2009年
5 梁勇 田玉柱;祁东矿单进跨入“快车道”[N];经理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尚勇 记者刘宏;打破底板突水防治瓶颈[N];中国煤炭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龙回仁 罗会江 本报通讯员 李强 周江陵 刘宏 王晓莉 李剑超;希望之水润泽干涸的大地[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8 韩亚春;朱庄煤矿“带压开采”技术防水患[N];经理日报;2009年
9 李岳鹏;陕煤物测队完成榆树湾煤矿电法勘查[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韩亚春;实施带压开采 遏制矿井水害[N];中国煤炭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