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代表河北、内蒙、北京、山西组,把昨天讨论情况作汇报。根据大会安排,我们对学会章程的修改意见及潘秘书长代表三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时间虽然短,但讨论得还是比较深入。并且也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即将退下来的三届理事,老专家、老同志。他们在过去为学会作了大量工作,作出了贡献。即将离开理事岗位。对学会今后的工作、语重心长地寄予厚望。希望煤炭学会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推进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中充分发挥煤炭学会积极作用。
|
|
|
|
1 |
邬崇章;赵联承;邓思澄;;陕西韩城山西组内发现窝木的意义[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
2 |
刘绍忱;陕西洛河剖面中的山西组[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04期 |
3 |
程昭斌;汤友谊;曹廷会;李进保;曾豫凤;;河南登封煤田马岭山井田山西组煤、岩层对比(续)[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
4 |
王军,沈光隆,孙柏年;新新矿区山西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年05期 |
5 |
沙亚南,张宏,郭英海,李壮福,张天模;开平-涧河地区山西组的沉积与聚煤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6 |
彭海艳;刘家铎;陈洪德;刘文均;叶黎明;龚剑玄;;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聚集研究[J];石油物探;2008年05期 |
7 |
万方来;章倩倩;周林;吴俊;李强;卢伟;;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沉积物源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6期 |
8 |
庞军刚;李文厚;郭艳琴;王起琮;陈全红;梁积伟;;陕北子洲地区二叠纪山西组沉积环境[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5期 |
9 |
朱涛;崔智林;严云奎;于珺;于波;郭向东;刘宝平;;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沉积特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5期 |
10 |
李培志;周计彬;;马庄煤矿探找山西组9煤的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1期 |
11 |
石芳惠;赵靖舟;孙建峰;胡林楠;;延长气田子长区块山西组储层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14期 |
12 |
杨守山,兰昌益,杨本才;淮南煤田颖凤区山西组沉积环境[J];中国煤田地质;1992年02期 |
13 |
陈明奇;刘保平;王变阳;李广涛;张鸿超;赵静;;鄂尔多斯盆地东南区山西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04期 |
14 |
李国胜,杨锐;陕渑煤田山西组的穿时现象[J];中国煤田地质;1991年01期 |
15 |
白胜伟;新安煤田山西组二_1煤沉积环境与含煤特征[J];煤炭技术;2005年01期 |
16 |
李春生;葛宝勋;;山西阳泉矿区二叠系山西组的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5年02期 |
17 |
张道锋;杨文敬;漆亚玲;闫小雄;;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山西组物源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年06期 |
18 |
李君文,陈洪德,田景春,侯中健,刘文均;塔巴庙区块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5期 |
19 |
王润怀;下冶找煤区山西组煤、岩层对比[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
20 |
王水利;梁绍暹;;华北北部山西组煤系粘土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0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