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

赵福德  
【摘要】:90年代开始,人们对五味子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五味子进行果酒、饮料及中成药等产品的开发,五味子的需求急剧增加,开始对野生资源的掠夺式采摘,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野生五味子资源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之后人们开始研究人工栽培五味子,现在五味子栽培技术基本成熟,在东北已大面积发展,长白山地区也发展很快,五味子已向产业化发展,由于市场价格的驱动五味子产业很快会出现过热,2008年市场价格是24-30元/kg,因此五味子产业出现了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如何对五味子进行深加工开发新产品,降低和化解风险,应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同时要注重建设质量,限制规模,结合水资源的开发,在林区可以利用参后地栽培五味子,发展家庭经济,安置富于劳动力,构建和谐新林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显;辛学发;郭红梅;李慧莲;郭永平;;六盘山区五味子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甘肃农业科技;2009年04期
2 李克祥;;五味子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价值[J];吉林林业科技;2006年06期
3 韩学俭;五味子的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年12期
4 肖庆涛;五味子的栽培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1年06期
5 温占玲;杨伟丽;;五味子栽培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年13期
6 陈仲军;陈春叶;;浅谈五味子作用功效及栽培技术[J];甘肃林业高职教育(综合版);2009年02期
7 任胜利;张洪清;;北五味子实用栽培技术[J];人参研究;2009年04期
8 陈德茂;康兴屏;;迷迭香在黔南的生态适应性及繁殖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9 余启高;;玄参优质生产综合栽培技术探讨[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黄小凤,周志东,杨成,袁志永,蔡楚雄,刘世平;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及其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11 周玉秋;;轮叶党参的药用价值与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12 余启高;梁频;;鱼腥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13 李群英;;棉花P_(53)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0年08期
14 赵云鹏;齐宝林;高国臣;朴庆林;张影;桑健;;水土保持优良牧草——无芒雀麦[J];吉林林业科技;2005年06期
15 陈仰国;;优良饲用和水保兼用植物—红豆草[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年15期
16 马占礼;;马铃薯加工专用型品种夏波蒂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6期
17 魏杰;;紫花苜蓿及其栽培技术[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年03期
18 钟传东;邱健;曹胜;申新春;钟传华;;五味子在林间沟谷小台地栽育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年04期
19 鲁俊清;;长白山野生五味子人工管护及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0年10期
20 梁博;;五味子生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福德;;五味子人工栽培技术[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2 陈仲军;;浅谈五味子作用功效及栽培技术[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3 高航;;北五味子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4 庞有强;邱凌;张小燕;;黄连木的植物学特性与综合利用[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瑞林;齐光荣;刘亚飞;王景顺;;灰色相似性栽培理论及其在农作物良种良法配套中的应用[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林伟勇;;A级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要点[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胡学爱;;优质高产玉米雅玉12栽培技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8 刘永泉;赵永民;王义平;杨合冉;;抗虫杂交棉鲁棉研15号高产制种栽培技术[A];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杨空松;陈小荣;傅军如;彭小松;朱昌兰;贺晓鹏;贺浩华;;营养胁迫下东乡野生稻生物学特性鉴定初报[A];湖北省遗传学会、江西省遗传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永宏;;新形势下如何处理作物育种与耕作、栽培技术的关系[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灵娣;河北香菊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2 杜桂娟;青贮玉米复种及其加工技术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锋;白首乌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以及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4 李军乔;野生资源植物—蕨麻(Potentilla Anserina L.)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邢永秀;甘蔗内生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和生长特性[D];广西大学;2006年
6 章清杞;籼稻巨胚基因的诱变获得、遗传分析及育种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7 严定春;水稻管理知识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8 孙焕良;南方红壤区冬季亚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董轶博;海南普通野生稻生物学特性和籼粳分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0 路兴花;旱作水稻水氮利用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媛菲;玄参生物学特性和规范化研究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2 宫敬利;槭叶草驯化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3 代晓华;不同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对宁夏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叶曙光;航天水稻新品种在温州的应用推广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吴珍;不同栽培条件对地黄产量和有效成分积累影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6 任勇;饲草玉米生物学特性及饲用营养价值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7 申健;Yacon的幼苗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8 王婷;榆林沙区衬膜水稻栽培技术研究与构建[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付翔;马铃薯试管薯大田育苗栽培生产种薯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王勇;新麦草新品系生物学特性及生产利用性能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连云港市黄淮农作物育种研究所 潘启民;连麦1号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2 丁乡;猪苓的栽培技术[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3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高致明;根类中药材栽培技术之柴胡[N];河南科技报;2008年
4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高致明;根类中药材栽培技术之党参[N];河南科技报;2008年
5 沧州市沧县农业局 张明军;土豆秋季栽培技术[N];河北农民报;2010年
6 王鸿飞;墨西哥玉米草优12栽培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3年
7 徐小红;水稻改良强化栽培技术亩产增四成[N];农资导报;2005年
8 西荣华;广饶成功引进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技术[N];东营日报;2006年
9 刘明扬 记者  王咏梅;方正水稻节水少耕栽培技术见效[N];黑龙江日报;2006年
10 供稿 秦州区齐寿乡农业服务中心 张合理;地膜早熟洋芋套种玉米栽培技术[N];天水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