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诱控技术研究
【摘要】:光肩星天牛诱控即森林生物因子丧失的补偿,宏观控制功能放大,诱控树种诱杀调控和微观诱导抗性之综合。利用椴树吸引光肩星天牛成虫产卵又抑制其卵及幼虫发育的特殊功能,对失去生物控制天牛危害能力的林木和林分,实施控虫生物因子补偿及诱控功能的放大,调控天牛种群数量。椴树和杨树分别套笼接虫,诱控树种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5.8个/株,孵化率为0;合作杨上的平均产卵刻槽数为16.1个/株,孵化率为10.56%。通过野外次生林椴树控虫调查,验证了有诱控树种混交的林分,林木整体控制天牛的作用明显提高。根据实验结果显示,椴树的引诱距离为10m以内,引诱强度最好的距离为6~8m。依据诱控树种在感虫人工林分中天牛的产卵强度,取得诱控树种栽植比例及诱控空间配置结构和株行距栽植比例的技术指标。诱控树韧皮和木质部组织中提取药剂注入及喷布杨树树干使其产生抗性机制。药剂主要成分为:含有强心甙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径粗6~10cm杨树以点滴注入或喷布药剂,50d后检查死虫数其杀虫率在70%以上。研究树木自身调控天牛种群数量的宏观及微观规律,从天牛诱控观点到实践,生产实践到理论的证明中,诱控的物质基础,即微观诱导与宏观调控之间诱控物质的存在与传递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