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杨校生  
【摘要】:正 1.竹笋食品及其国际贸易目前,竹笋产品的国际贸易主要方向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根据INBAR估计,国际竹笋年贸易额在60亿美元。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现在世界竹笋市场每年估计在25万吨,年增长率18-21%。主要进口国或地区是美国、欧盟、日本、台湾、澳大利亚。世界三大竹笋产区(中国,日本,东南亚)中,产量和品种均以中国最多,鲜笋外销市场主要在欧美、日本和东南亚。欧美最大,日本次之。在中国,可食用的竹笋约有100种,目前年产鲜笋已达400万t。中国鲜笋近几年年出口量11-13万吨,波动不大;品种基本上是清水笋和少量笋干,没有多少深加工品种。中国和泰国、印度尼西亚是国际市场中主要的竹笋生产国,泰国当时年出口罐头笋31730t,价值4.61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超宗,张仁照;毛竹笋用林地下竹鞭分布规律与竹笋个体发育的关系[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2 徐昌棠;竹笋高产四法[J];林业实用技术;2002年02期
3 陈元德;;浅探竹笋地下分布[J];华东森林经理;2006年01期
4 徐心云;浙江省竹笋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J];浙江林业科技;1990年02期
5 蓝晓光;徐治灿;;竹笋产量地下分布规律的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1990年01期
6 曹流清;于小凡;;楠竹笋、材两用林高产枝术措施[J];湖南林业科技;1992年02期
7 徐心云;郑林福;;浙江竹笋资源概况及开发前景[J];西南林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8 艾文胜;孟勇;杨明;李典军;蒲湘云;涂佳;;毛竹笋套袋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2年05期
9 周玉敏;江雄波;;雷竹笋保鲜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3年06期
10 徐家琦;;笋材兼用林竹笋留养最佳组合试验研究[J];安徽林业科技;1998年04期
11 赵小青;毛竹笋材两用林的改造[J];安徽林业;2004年05期
12 黄德发;黄海山;;台湾绿竹笋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0年09期
13 章自立,胡正坚;安吉县发展创汇竹业大有可为[J];浙江林业科技;1989年01期
14 卢发坤;;不同施肥方法对毛竹笋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J];绿色科技;2014年01期
15 程红星;毛竹笋用林的培育[J];安徽林业;2002年01期
16 景华明,郎进宝,范惠良,竺裕达,陈其乐,陈惠源;马岭村竹笋生产与竹业加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年05期
17 倪福清;;优化培育技术提高毛竹笋材两用林经济效益[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4期
18 王茂芝;朱志建;;开发竹笋资源发展创汇林业[J];林业科技开发;1989年02期
19 易世基;楼崇;;毛竹笋材两用林最佳疏笋留竹时间的探讨[J];林业科技开发;1990年04期
20 温霜君,吴正晃,柯和佳,章明靖,楼元良,赂树新;绿竹笋用林产业化开发之我见[J];竹子研究汇刊;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潘寅辉;虞敏之;胡建军;黄树荣;盛方清;;四季竹叶面积指数与竹笋产量关系的研究[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2 杨校生;;竹笋产品国际贸易和生产趋势[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志宏;;峨边彝族自治县竹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4 高培军;郑郁善;方伟;;绿竹笋用林经营密度与年龄结构调控研究[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晓敏;李滋仁;周桂香;张文元;牛德奎;;毛竹平衡施肥钾肥效应研究[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碧桃;浙南绿竹笋产量与品质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李雪蕾;光照强度对三种竹笋不同部位苦涩味物质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3 刘家庆;施用外源锌对毛竹笋芽萌发及竹笋锌积累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江宣;临海借黄土山竹笋为农户铺就致富路[N];中国工商报;2011年
2 胥思明 蓝莹;按标准生产 竹笋亩产提高10%[N];南充日报;2010年
3 记者 周雨;荣昌麻竹笋产量创历史新高[N];重庆日报;2009年
4 陈天长;长汀实施现代竹业生产发展项目[N];闽西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林淑霞;毛竹怎么种 且看专家解剖“麻雀”[N];福建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