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信伟;吴克宁;吕巧灵;付巧玲;;基于GIS技术的水源地土壤养分评价——以滩小关水源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
2 |
吴琳娜;罗海波;;耕地定级中土壤质量模糊综合评判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0年03期 |
3 |
孙波,赵其国;红壤退化中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
4 |
杨先野;付强;王宝华;姜秋香;;三江平原土壤质量变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及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3期 |
5 |
李玉奇;王涛;奥岩松;;不同种植制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1年06期 |
6 |
李昆;土壤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初探[J];西南农业学报;2003年S1期 |
7 |
项建光,方海兰,杨意,黄懿珍,张琪,赵晓艺,奚有为;上海典型新建绿地的土壤质量评价[J];土壤;2004年04期 |
8 |
付强,王志良,梁川;基于RAGA的PPC模型在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2年S1期 |
9 |
卢铁光,杨广林,王立坤;基于相对土壤质量指数法的土壤质量变化评价与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0 |
郑华,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赵同谦,彭廷柏;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南方红壤侵蚀区土壤质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4年09期 |
11 |
安战士;土壤质量评级指数和障碍因子综合评价初探[J];土壤通报;1987年05期 |
12 |
李文忠,贺永元,张伟华,周心澄;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草)对土壤质量影响的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5年06期 |
13 |
吴小丹;蔡立湘;鲁艳红;谢坚;廖育林;郑圣先;聂军;;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有机质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
14 |
吴祥云;邹德军;王杨;;辽西地区朝代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
15 |
张喜;连宾;尹洁;刘延惠;崔迎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原喀斯特洼地土壤主要特性的影响(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年02期 |
16 |
张学雷,张甘霖,龚子同;海南岛土壤质量的指标与量化表达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4期 |
17 |
张华,张甘霖,漆智平,赵玉国;热带地区农场尺度土壤质量现状的系统评价[J];土壤学报;2003年02期 |
18 |
王朋薇;;红花尔基国家森林公园土壤质量模糊综合评价[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01期 |
19 |
程金花;张洪江;王伟;杜士才;吴煜禾;王冉;吕文星;;重庆紫色土区不同森林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2期 |
20 |
梁淑敏;谢瑞芝;李朝苏;杨锦忠;汤永禄;吴春;王灵便;李少昆;;成都平原不同耕作模式的农田效应研究——Ⅱ.土壤综合质量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