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04~2008年连续披露RD支出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采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董事会规模与企业RD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当以公司规模为门槛变量时研究发现,只有当公司规模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董事会规模才与企业RD行为之间表现为一种"先增后减"的非线性关系,并由此得出董事会规模的公司治理效应可能存在类似于宏观经济学中的"低水平陷阱"现象;而以董事会规模为门槛变量时发现,最佳的董事会规模应为7人或者9人。研究还发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的增加对改善企业的RD投资决策未起到明显效果,独立董事"花瓶"现象仍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