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昆虫与植物生理关系的理论及应用
【摘要】:正 最近,在我国辽宁北票地区发现,晚侏罗纪化石中有长吻的短角双翅目昆虫(虻类)。从它们的口吻构造,可推断是吸食花蜜的种类。由此,为确定什么地质年代出现被子植物,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证据(Ren 1998)。从晚侏罗纪至今已有1.5亿年的历史。昆虫与植物长期共同生存,除了一起感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各自以对方作为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条件,关系愈演愈密切。被子植物依赖昆虫传授花粉,促成自身的繁荣和演化,而昆虫则从植物获得食物和生存环境。因此,有植物丛生的地方便有昆虫,昆虫与植物共享互惠共生。传粉昆虫在形态构造和行为活动上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在上世纪中期,达尔文对这种适应性已经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研究,并认为有些方面是昆虫新种形成的开始。但他没有认识到在农林生产中昆虫传粉的重要性。例如,现知当前欧盟15国的177种作物因蜜蜂授粉创造的价值约达40亿美元。本文不讨论昆虫与花的关系,而是讨论农林害虫对植物的为害问题。骤然看来,这是一个生态学问题,实际其中包含丰富的生理学内容。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