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单级入轨运载器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以乘波构形为气动外形的方案设计,对设计外形进行了气动力数值计算,并基于简化的推力模型进行了发射仿真,论证了发射方案的可行性。
|
|
|
|
1 |
张登成;李晓勇;胡孟权;;自由穿梭天地之梦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RLV)技术[J];国防科技;2002年11期 |
2 |
李云;;美国军方研制单级入轨航天器[J];国际太空;1991年04期 |
3 |
王长起;;航天运输用高超音速吸气式推进系统[J];飞航导弹;1993年03期 |
4 |
陈雪梅;;美国空天飞机推进系统研究[J];固体火箭技术;1991年01期 |
5 |
谭建国,徐万武,王振国;氢氧发动机实现单级入轨的优化分析[J];上海航天;2003年02期 |
6 |
旷武岳;;俄罗斯三组元发动机在单级入轨(SSTO)中的应用[J];火箭推进;1997年05期 |
7 |
李小平;葛李虎;;转换型发动机,一种应用于单级入轨/跨大气层运载器的混合型发动机方案[J];火箭推进;1997年04期 |
8 |
;欧洲动力公司的扩散段可延伸喷管将会增加导弹的射程[J];固体火箭技术;1978年01期 |
9 |
刘侃;;用于战术导弹的现代火箭发动机——完成未来使命的关键部件[J];飞航导弹;1989年11期 |
10 |
杨乐平;变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热试车数据处理软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
11 |
S.Rosenberg;L.Schoenman;殷书平;;新一代航天器推进用高性能发动机[J];控制工程;1993年03期 |
12 |
蔡淑芬,张玉成,胡克娴,方蜀州;固体火箭发动机总冲精度预示与分析[J];推进技术;1996年02期 |
13 |
;火箭发动机设计参数对喷管效率的影响[J];推进技术;1996年05期 |
14 |
黄敏超,吴建军,陈启智;模糊超体神经网络及其在火箭发动机故障分离中的应用[J];航空动力学报;1997年01期 |
15 |
黄卫东,王克昌,陈启智;单级入轨推进系统试验优化与分析[J];上海航天;1998年01期 |
16 |
孔炜
,朱春梅
,冯顺山;火箭发射起始扰动仿真研究[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1998年01期 |
17 |
谭松林;;运载火箭发动机动力循环综述[J];火箭推进;1998年03期 |
18 |
谭建国,徐万武,王振国;渐变式三组元发动机实现单级入轨的最优控制[J];推进技术;2003年06期 |
19 |
苗慧,路宏年;火箭发动机厚层包覆质量的信号处理[J];宇航材料工艺;2004年03期 |
20 |
琚春光;刘宇;;塞式喷管发动机的性能预示[J];宇航学报;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