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耦热化学转化:方法、技术与研发现状
【摘要】:宏观上表现为燃烧、气化和热解的热化学转化过程实质上包含了复杂的反应网络。传统燃烧、气化和热解过程使所有子反应耦合一体,难以利用反应网络中发生的各种相互作用以及子反应产生的中间产物。解耦热化学转化通过解除复杂反应网络中的某些子反应间的耦合,强化或抑制某些子反应中间产物与其它子反应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热化学转化所处理的煤、生物质等的高值化与综合利用,代表了能源化工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概述解耦热化学转化的思想方法与化学反应的基础上,从热解解耦、气化解耦、燃烧解耦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解耦热化学转化形成的实现煤炭及生物质高值转化和综合利用的典型新技术,并以利用低阶煤、生物质生产中热值工业煤气的燃烧解耦双流化床气化、实现热解油与电联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热解拔头和对褐煤等低阶煤实施提质、甚至生产电石半焦原料的解耦高值转化等技术为代表,分别介绍了这些技术的研发进展现状和可能的应用前景。
|
|
|
|
1 |
舒迪前;奉川东;尹怡欣;;多变量系统神经网络解耦广义预测控制及其应用[J];电气传动;1996年04期 |
2 |
左小五;基于变结构预测控制的解耦及其应用[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1期 |
3 |
戴超;;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设计[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4 |
周志强;用完全解耦改善直接升力控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5 |
徐瑞娟;六自由度独立控制飞机飞行品质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
6 |
陈庚;具有纯时延的系统的解耦时延参数估计[J];湖南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7 |
李遵基,王丽君;模糊控制理论在球磨机制粉系统中的应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
8 |
柏桂珍,张卯瑞,王述一;两轴扫描镜系统的解耦与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0年04期 |
9 |
葛旻;;集散控制系统在烟气脱硫中的应用[J];电力设备;2003年02期 |
10 |
周红秀,高峰,张振宇;新型可重组模块化并联微动机器人研究[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5年03期 |
11 |
顾春杰;周百令;李宏生;;动力调谐陀螺仪动基座锁定回路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
12 |
童春霞;王正杰;张天桥;;BTT导弹的变结构解耦控制系统设计[J];宇航学报;2006年01期 |
13 |
王孟;黎亚元;陈庆;钟小凡;;DTC和SFOC相结合的交流调速方法的研究[J];电机技术;2006年02期 |
14 |
邵锐;秦建明;;基于解耦降阶法的电力系统稳定器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22期 |
15 |
桂卫华;;非线性系统解耦的递阶结构及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5期 |
16 |
黄伯贤,唐红键,孙日东;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观测解耦及稳定判据[J];湖南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
17 |
孙蓓蓓,张启军,孙庆鸿,李玉麟,张茂勋,李守成;汽车发动机悬置系统解耦方法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1994年03期 |
18 |
李帆,周凤岐,周军;导弹基于特征结构配置的输出反馈解耦控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1年03期 |
19 |
樊泽明,黄玉美,史文浩,程祥;混联机器人测控软件多任务实时解耦容错调度[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1期 |
20 |
雷延花;陈士橹;;非线性动态逆在大攻角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