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梁耀明  
【摘要】:星载计算机作为星上产品的主控单元,其可靠性对于星上设备的安全性及任务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高能粒子辐射引起的存储器空间单粒子翻转(SEU)效应,造成用户数据失效,已成为影响星载计算机可靠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基于TSC695F的星载计算机容错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了基于该计算机的内存检错纠错(EDAC)技术及实现方法,该方法可以完成对32位数据总线检2位错误和纠1位错。文中最后还提供了测试验证该EDAC功能的手段及结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长龙,沈石岑,张传军;星载设备抗单粒子效应的设计技术初探[J];航天控制;1995年03期
2 李飞 ,王岩飞;实时操作系统在星载计算机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4年10期
3 张小林;姜大力;李华旺;杨根庆;;片上逻辑分析仪的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03期
4 王新升;黄振远;梁斌;;一种基于VxWorks的星载计算机软件故障注入方法研究[J];航天控制;2010年05期
5 潘永钿;;星载计算机最新技术介绍[J];航天控制;1985年04期
6 龚德荣;;一种卫星上的容错数字控制计算机[J];航天控制;1989年04期
7 谭维炽,邢贵亮;星载数据系统的结构[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7年03期
8 朱新忠,卫新国,陈明清;新一代并行处理星载计算机技术研究[J];上海航天;2004年01期
9 陈琳琦;赵敏;;基于VxWorks的星载机BSP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06年01期
10 谢浩;张健;;基于SPARC V8的嵌入式星载计算机[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5期
11 谢宗武;魏然;金明河;夏进军;;一种星载计算机CAN总线系统设计与实现[J];机械与电子;2008年12期
12 黄琪;姜涛;;星载计算机中实时多任务软件的设计[J];通信对抗;2009年01期
13 赵丹;徐国栋;刘源;;可重构技术的航天应用与星载计算机设计[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14 王东盛;;高可靠航天计算机的容错设计方法[J];航天控制;1989年04期
15 肖爱斌;杨孟飞;刘波;;星载计算机拜占庭容错设计与验证[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8年04期
16 孙兆伟;刘源;邢雷;徐国栋;;面向多任务的可重构星载计算机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17 陈国英;新一代星载计算机问世[J];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年09期
18 龚晓春;徐国栋;邢雷;;应用于微型航天器的微型核技术[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年05期
19 贾志宏;耿立红;孙才红;金声震;;空间太阳望远镜星载CCD图像压缩单元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7年03期
20 周文忠;孙宝祥;;星上计算机几种离散化算法的比较[J];航天控制;199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春柱;朱庄生;孙科;;微小卫星星载计算机容错机制设计与分析[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冯彦君;华更新;杨桦;周新发;范立明;;国外星载容错计算机技术及最新进展(综述)[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波涛;刘衡竹;;Java虚拟机在星载计算机系统中的应用[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4 朱俊;唐玉华;;一种改进的基于星载计算机的卫星ATM链路时延模型[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谢浩;张健;;星载SPARC V8嵌入式系统设计[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赵懿;朱庄生;李红;;微小卫星星载计算机通信模块设计开发[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贾文涛;张春元;付剑;罗磊;;一种高可靠双机温备星载计算机的设计与实现[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张毅;姜晶菲;;星载计算机寄存器保护机制研究[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9 肖佐;邹鸿;邹积清;仲维英;;资源1号卫星测得的高能粒子辐射事件的主要特征[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肖佐;邹鸿;邹积清;仲维英;;资源1号卫星测得的高能粒子辐射事件—地球辐射带变化及磁层和电离层耦合[A];中国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源;可重构星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容错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田贺祥;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3 宋谦;空间天文观测用电荷耦合器件高能辐射损伤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4 韩蕾;太空环境对草地早熟禾的诱变效应及其诱成突变体的生物学变化[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奥;高可靠并行星载计算机软件容错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2 夏康;高可靠并行星载计算机硬件容错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凌幸华;基于TSC695F的高可靠星载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9年
4 郭碧洲;基于软件表决的三模冗余星载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茵竺;面向星载计算机的检查点容错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连国;基于国产高性能CPU的星载计算机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6年
7 谢浩;基于国产CPU(SPARCV8)的星载计算机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8 石晶;分布式系统的故障注入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王霆;星载并行计算机系统容错设计与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李毅;星载计算机COTS技术下抗SEL辐射效应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卫星总设计师 孟执中;立天之本靠可靠[N];中国航天报;2001年
2 新闻中心;“纳星一号”实验取得新进展[N];新清华;2004年
3 记者 胡群芳;小卫星浮出水面[N];中国航天报;2004年
4 游本凤;魏钟铨 一生痴情伴卫星[N];中国航天报;2008年
5 通讯员 苏雷 YMG记者 林靖凯 郑野军;搞卫星搞出102项国家大奖[N];烟台日报;2010年
6 吴昌红;太阳系早期存在高强度高能粒子辐射[N];新华日报;2006年
7 刘冰 郭树林 记者 于莘明;中巴“资源一号”卫星发射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8 冉瑞奎 李嘉巍;空间天气影响民生安全[N];中国气象报;2006年
9 乐贵明;发现号经受恶劣空间天气考验回家[N];中国气象报;2006年
10 罗中云;太空育种:缓解粮食危机?[N];北京科技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