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陈一定刘立波万卫星  
【摘要】:利用SOHO/SEM提供的26-34nm波段太阳EUV辐射的观测数据和F10.7、MgII指数研究了第23太阳活动周期间EUV辐射与太阳活动指数的变化性。FFT功率谱分析表明,EUV、F10.7、MgII都表现出显著的约11年(太阳活动周)的长期变化和以27天周期(太阳自转周)为代表的准周期性的短期变化,以及一些中等时间尺度(若干太阳自转周)的变化。EUV与活动指数的长期变化有较好的相似性,短期变化在细节上有一定的差异。相应地,EUV与活动指数的长期变化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而短期变化的相关系数相对要低一些;并且,短期变化的相关系数在整个活动周期间有明显的变化。EUV与活动指数的短期序列显示,它们在较强活动区期间有不同的演变特征,这是导致短期变化的相关性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MgII比F10.7能更准确地指示EUV的变化,这种优势主要来自MgII对EUV短期变化的指示能力。EUV随F10.7和MgII短期变化的增长率在不同太阳自转周之间有明显差异,即EUV与活动指数短期变化的关系是不稳定的,这在F10.7中更加突出。但总的来看,EUV随活动指数短期变化的增长率要明显低于长期变化的增长率。这种现象在太阳活动高年的F10.7中很明显,加上太阳活动高年F10.7有较大幅度的短期变化,从而引起了高太阳活动时EUV随F10.7变化的饱和效应。从电离层的角度,GEC(全球电子总含量)对EUV辐射的两种典型变化都有显著响应。相应地,GEC与太阳活动指数长期变化的相关性显著高于短期变化相关性;并且,GEC随活动指数短期变化的增长率明显低于长期变化的增长率。基于EUV和活动指数的长期变化与短期变化之间的差异,发展了包含活动指数的长期与短期变化分量的组合指数,可有效改善EUV与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相同的方法用于构建适用于GEC的组合指数,发现适用于GEC的指数与适用于26-34nm波段EUV的指数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适用于不同波长EUV的最佳组合指数不一样,另一方面在于电离层的逐日变化性对GEC随活动指数短期变化增长率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元东;1994年特殊天象组合期[J];地震;1994年02期
2 林美,魏柏林;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与太阳活动的关系[J];华南地震;1994年03期
3 孙云海;也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李国琛;;太阳活动与珠江洪水丰枯变化趋势(上)[J];人民珠江;1984年01期
5 占腊生,郭立,赵海娟;第23周太阳活动不对性分析[J];江西科学;2005年04期
6 盛承禹;;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联系的研究现状[J];人民黄河;1983年01期
7 王家龙,孙静兰;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2年06期
8 李国琛;;太阳活动与珠江洪水丰枯变化趋势(下)[J];人民珠江;1984年02期
9 张元东;1995年特殊天象组合期[J];地震;1995年03期
10 吴贤坂;范岳华;;长江、黄河流域旱涝趋势受天文背景影响的初步分析[J];水文;1983年03期
11 ;表5 中国主要河流大洪水特枯水出现年份及太阳活动(1931~1982年)[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1年S1期
12 罗葆荣;高能粒子流对地震活动的可能调制[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5年02期
13 陈耀武,徐秀娟,洪儒珍;100—200km热层大气光电离率及电子密度剖面对太阳活动的响应[J];地球物理学报;1992年02期
14 李加林,彭美凤,柴人杰,张元东;福建沿海地震发生的天文背景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15 顾震年;;太阳活动、赤道平流层中准两年振荡与厄尔尼诺之间的关系[J];云南天文台台刊;1998年04期
16 曲维政;黄菲;赵进平;邓声贵;杜凌;刘应辰;;火山活动对北半球平流层气候异常变化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2期
17 秦国泰;孙丽琳;曾宏;叶海华;杨晓超;常峥;李宏;李继军;林宪文;张龙;;2005年8月24日强磁暴事件对高层大气密度的扰动[J];空间科学学报;2008年02期
18 徐秀娟,陈耀武;低纬100—200km间电子数密度的变化[J];空间科学学报;1992年04期
19 王家龙;日地系统学中的太阳活动研究(Ⅰ)日地系统物理学中缓变型太阳活动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4年03期
20 王庚辰;2000年的大问题——太阳风暴[J];百科知识;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一定;刘立波;万卫星;;太阳EUV辐射与活动指数在11年与27天尺度上的变化性的差异及其在电离层中的表现[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晓霞;卢红;王焕玉;马宇蒨;石峰;李新乔;王平;孟祥承;王辉;徐岩冰;张吉龙;赵小芸;吴峰;;地震与太阳活动的统计关系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C];2010年
3 陈一定;刘立波;;夜间电离层临界频率的太阳活动变化[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立波;万卫星;宁百齐;陈一定;赵必强;;电离层气候学特征的相关研究进展[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陈一定;刘立波;万卫星;;2007~2009太阳活动低年期间的EUV辐射和F10.7的关系及电离层NmF2的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韩延本;尹志强;赵海燕;马利华;;太阳活动22年准周期对气温变化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霄;史建魁;张满莲;武顺智;;我国低纬地区电离层漂移对太阳活动的响应[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汤克云;彭丰林;洪明华;汪洋;吴宝元;;2000年4月太阳活动与地磁暴[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赵海燕;韩延本;;近50年太阳活动与印度洋海温距平的时滞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纪巧;马瑞平;徐寄遥;;电离层电导率随太阳活动及地磁扰动的变化[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鹏;太阳辐射对热层和电离层变化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年
2 王国军;低纬(海南)地区电离层不规则体观测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3 敦金平;太阳活动区磁场测量和非势特征研究论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4 徐彤;中低纬电离层模型及其异常现象相关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曾文;人工神经网络的映射能力及其在空间物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1999年
6 左小敏;中纬电离层突发E层中的波动信号及长期变化特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8年
7 张莹;行星际扰动与对地效应的统计分析和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9年
8 赵必强;中低纬电离层年度异常与暴时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6年
9 雷久侯;中纬电离层的统计分析与模式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5年
10 彭忠;太阳风—磁层—电离层耦合的全球MHD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娟;太阳活动预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2 章磊;太阳活动和EUV波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左小敏;中纬突发E层的模拟及统计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2年
4 苏同卫;太阳长期活动的地球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5 龚宇;低纬(海南)电离层Es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6 段俊涛;磁尾爆发性整体流(BBF)与中低纬Pi2脉动关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7 於晓;欧洲上空电离层峰值电子密度逐日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8 梅冰;非相干散射雷达的电离层电子浓度剖面观测数据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9 占亮;东亚—澳大利亚扇区电离层扰动特征的初步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7年
10 陈艳红;武汉地区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的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蓝建中;探到太阳耀斑爆发或干扰地球电离层[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本报记者  华凌;飞身太空观磁暴 看我“夸父”追日忙[N];科技日报;2006年
3 陈永杰;夸父计划:监控太阳灾变[N];北京科技报;2008年
4 实习记者 甘勃;给“太空游”系上安全带[N];大众科技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洪宇;即便黑子“冬眠”了 强太阳风暴也可能发生[N];辽宁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谭娜;地震活跃的错觉[N];北京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 董映璧;俄研究出预测地震新方法[N];科技日报;2005年
8 王素琴;“夸父”三星织网探测日地空间[N];中国气象报;2008年
9 张静;空间天气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气象报;2011年
10 齐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子午工程”开工[N];光明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