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高原孙喜庆杨长斌张玉耿捷  
【摘要】:正航天飞行时,失重环境可引起人体心血管功能失调,从而危害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短臂离心机可通过旋转产生人工重力,是一种针对多个生理系统的综合对抗措施,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失重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长斌;张玉;高原;吴燕红;王永春;姚永杰;孙喜庆;;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4d头低位卧床期间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0年05期
2 吴国兴;人工重力[J];太空探索;2002年02期
3 张立藩;人工重力的生物医学问题:以往工作回顾与面临的挑战[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1年01期
4 孙喜庆,姚永杰,杨长斌,吴燕红;21 d头低位卧床期间心功能的改变[J];心脏杂志;2005年03期
5 谈诚,蒋昌林,汪娜,梁文彬,姜世忠;21d头低位卧床对人体左心舒张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2年03期
6 沈羡云;唐承革;;超重和人工重力[J];太空探索;2006年02期
7 卫世强,宿双宁,鲁立力,李勇枝,仲崇发,任红茹;21d-6°头低位卧床对肺气体分布和小气道功能影响的实验观察[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8 刘玉盛,黄伟芬,李丽萍,仲崇发,董荣菂,孙洪义;21d-6°头低位卧床期间运动训练对骨丢失的防护效应[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9 李延军;严洪;邢雷;曹中平;;60d-6°头低位卧床指端光电容积波的形态变化分析[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10 肖志军;;人工重力[J];航天员;2007年03期
11 朱超;孙喜庆;姚永杰;张舒;耿捷;高原;杜挺媛;;三周间断性短臂离心机+Gz暴露和运动负荷对人体心功能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年02期
12 吴国兴;长期载人航天的医学和医学工程问题(上)[J];中国航天;1999年04期
13 胡莲娜;赵军;梁会泽;仇长宇;闫洪欣;高付林;;30d-6°头低位卧床恢复期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5期
14 张光明,刘克嘉;头低位卧床(OHDT,-6°)对人尿儿茶酚胺分泌昼夜节律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89年02期
15 曹新生,吴兴裕,吴燕红,孙标,张乐宁,张立藩;间断性人工重力作用对模拟失重大鼠股骨的防护效应[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16 张丽芬;陈春荣;张倩;段淑哲;孔云;王峻;王林杰;;15d-6°头低位卧床女性志愿者护理初探[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17 姚永杰,吴兴裕,孙喜庆,郝卫亚,韦应波,曹新生;24h头低位卧床对心血管功能及立位应激反应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1999年06期
18 冯金升;白延强;李勇枝;王林杰;李成林;曹艳菊;王华;杨春敏;;30d-6°头低位卧床前后人体胃电和胃肠激素的变化[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0年05期
19 刘瑞江;;让太空之旅不再失重[J];航天员;2009年04期
20 史亮;牛忠英;王林杰;张丽芬;汤楚华;师天鹏;包博;于洋;马传传;;15d-6°头低位卧床对女性最大咬合力及咬合速度的影响[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孙喜庆;杨长斌;张玉;耿捷;;4天头低位卧床期间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英华;郭娜;刘长庭;王俊锋;孙喜庆;樊尚春;王德龙;王常勇;杨长斌;张玉;卢东源;姚永杰;;人工重力联合运动锻炼方案对抗头低位卧床肺功能变化[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秦海波;王峻;白延强;吴斌;刘学勇;景晓路;刘芳;;60天-6°头低位卧床对受试者情绪的影响[A];第二届中青年心理卫生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孙喜庆;杨长斌;耿捷;王永春;;人工重力生物医学问题及应用前景[A];2011年空间生命与生命起源暨航天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孙喜庆;姜世忠;姚永杰;蒋昌林;郝卫亚;吴兴裕;;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与对抗方案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孙喜庆;Anne Pavy-LeTraon;Claude gharib;;4天头低位卧床对脑血流及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A];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杨长斌;朱超;姚永杰;张舒;孙喜庆;;间断性短臂离心机锻炼对人体心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8 余志斌;;载人航天活动中对抗失重影响的措施及其对抗效果[A];中国生理学会第23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生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文集[C];2010年
9 万玉民;秦岭;白延强;邓一兵;谭锦辉;王红晖;凌树宽;李莹辉;陈善广;;阻抗振动对“地星”1号—60d头低位卧床所致骨丢失的对抗作用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10 沈羡云;陈建和;孟京瑞;董颀;向求鲁;汪德生;;模拟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A];第三届心脏学会、第六届心功能学会及心功能杂志创刊1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明;模拟失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2 高放;模拟失重致大动脉血管的重塑与局部RAS变化以及-G_X重力的对抗效果[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李静;模拟失重致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异常和红花甙修复效应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张乐宁;模拟失重下脑血管的适应性变化及间断性重力作用的对抗效果[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玉;短臂离心机的应用基础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朱超;短臂离心机锻炼对人体心血管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3 孙会品;间断性头高位对模拟失重兔静脉顺应性和组织形态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4 任虎君;60天头低位卧床期间振动和中药对心脑血管功能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5 耿捷;30d头低位卧床期间体育锻炼对下肢肌肉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6 卢东源;回转模拟失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7 任志霞;烟草烟雾对飞行员加速度耐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张亮;太空转轮:宇航员的练身房[N];科技日报;2005年
2 李华;地球玩腻了,上太空![N];中国国防报;2008年
3 尹怀勤;到太空旅游不再是梦[N];大众科技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陈瑜 通讯员 杨建;太空,能否成为人类未来的家园?[N];科技日报;2010年
5 田兆运 孙海荣;两人漫步“火星”模拟插中国国旗[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