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杨俊文田剑华  
【摘要】:正 本文简介了火箭测温法,它是用小型团体火箭把装有大气温度测量仪的箭头发射到约70公里高空,弹射出箭头,并用大面积降落伞缓慢降回地面,在降落过程中测量大气温度.测量仪器是由小型珠状热敏电阻-镀银薄膜-阻塞振荡器组成,采取了防太阳辐射、扩大对流热交换面和防射频干扰等措施,并对实测温度作气动加热和太阳辐射加热等修正,提高了大气温度的测量精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阳;崔志伟;;基于实践的海底管线探测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04期
2 陆龙骅;姚瑞新;;国外气象火箭探测近况[J];气象科技;1974年01期
3 ;美苏进行气象火箭现埸发射比較[J];气象科技;1978年02期
4 赵金彪,石宝灵;探空资料后续处理程序[J];广西气象;2004年03期
5 ;苏修是如何应用探测资料的[J];气象科技;1975年01期
6 李银莲;刘永峰;;如何做好TD2—A型数字式电子探空仪的施放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8期
7 黎洁波;李辉城;陈华;刘国宁;;Backup Magic在探空业务中的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8年01期
8 W.L.Smith;胡圣昌;;一种新预报工具:大气垂直探测-云综合图[J];气象科技;1986年04期
9 李茂仑,金德镇,汪晓梅,刘凯;机载PMS云雨探测资料的微机处理方法[J];吉林气象;1998年03期
10 仇丽凤;李雷茹;;就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审读分析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07期
11 黄雪钦;从数字测高仪探测资料求电子浓度平均剖面方法的介绍(英文)[J];天文研究与技术;1990年S1期
12 王忠范,刘敏,汪晓红,刘淑娟;长春市水源流域火箭增水的操作层次[J];吉林气象;2001年03期
13 冉建新;李斌;;风廓线雷达资料在3次气旋过程短临预报中的应用[J];山东气象;2009年03期
14 王英;贺晓东;;400M电子探空仪探测资料应用初探[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年S1期
15 张国钧;;增雨气象火箭弹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6 William L. Smith;吕月华;;卫星探测的大气资料对改进天气预报是渺茫的或是起关键作用?[J];气象科技;1992年04期
17 邵永新;杨绪连;李一兵;;海河隐伏活断层探测中土壤气氡和气汞测量及其结果[J];地震地质;2007年03期
18 姜国英;徐寄遥;史东波;韦峰;王连忠;;子午工程首枚气象火箭大气探测结果分析[J];科学通报;2011年19期
19 崔林,罗涛;岩性探测资料与地震资料综合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年S1期
20 薛根元;赵放;冀春晓;周丽峰;;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揭示的台风云娜(Rananim)登陆前后特征演变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文;田剑华;;小型气象火箭温度探测资料的分析[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李红莉;崔春光;赖安伟;;多途径探测资料的融合及应用评估[A];暴雨新型探测资料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郭时雍;王桂兰;孙海龙;杨俊文;陈金城;张华为;张建国;曾吉良;翟英诺;;我国气象火箭探测的近况和结果[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4 汪小康;;新型探测资料在短时强降水过程研究中的应用[A];暴雨新型探测资料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江玉华;阳作明;冉荣生;;中尺度对流系统探测资料综合应用中的有关问题探讨[A];首届气象仪器与观测技术交流和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1年
6 王英;贺晓东;多海伟;;400M电子探空仪探测资料应用初探[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李斌;常瑞媛;冉建新;;青岛奥帆赛期间一次局地暴雨的风廓线特征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王令;卞素芬;王国荣;;2011年6月23日北京暴雨多种探测资料的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9 拓瑞芳;金山;冯向阳;;AMDAR资料在机场天气预报中的应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康;尹常红;柳戊弼;卢洋;;利用高空探测资料计算大气可降水份及其误差分析[A];第三届湖北省科技论坛气象分论坛暨2005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房文;气溶胶对云和降水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2 李亦纲;漳州及其邻区三维构造建模与强地面运动预测[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3 彭涛;探空火箭仿真及协同设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华英;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的云模式数值模拟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李剑东;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风廓线结构的观测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江旭东;灾害性天气短时预报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冯巧艳;基于J2EE的东莞市气象局探测资料综合应用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刘春文;LAPS系统对多种探测资料的融合及在GRAPES模式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廖立坚;铁路路基雷达探测数据处理软件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胡向军;利用激光雷达资料模拟气溶胶辐射效应的大气边界层响应[D];兰州大学;2006年
8 周珺;机载微波辐射计反演云液水含量的云物理方法[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张志红;云降水结构及演变特征的遥感观测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梁立光;涪江流域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董永春 通讯员 陈朝阳 林艳兰;宇如聪赴粤检查工作时强调 发挥好探测资料的效益[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通讯员 李威 记者 张哲浩;气象火箭:探测海洋气象[N];科技日报;2009年
3 吴贤纬;风探测资料反映哥伦比亚号踪迹[N];中国气象报;2003年
4 通讯员 荣元昭 张美娜 记者 汪曼莉;航天四院天鹰气象火箭 成功完成GPS探空仪运载任务[N];陕西日报;2010年
5 蔡岩红;国家气象局出台管理办法[N];法制日报;2006年
6 李竞;北京探测网布局方案亮相[N];中国气象报;2007年
7 记者 王宝军 通讯员 刘凤琴;气象探测实现L波段秒数据上传[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李威;四院 气象火箭为海洋气象探测添翼[N];中国航天报;2009年
9 合作市气象局;依法作好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10 记者 殷贝 蔚宁 通讯员 谢克银;同城化与“一盘棋”有新进展[N];珠海特区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