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训练对下背痛患者胸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下背痛患者胸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为2008年9月~2010年8月间本院门诊的50例下背痛患者,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50-70岁,平均59.7±5.7岁。对照组为50-70岁的正常人群,其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61.1±5.6岁。观察组进行肌力训练,每次40分钟,每天2次,共12周。两组人员分别行在治疗或入组前、治疗后12周行胸腰椎X摄片,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试,采用测骨器测量胸腰椎相关形态检查,同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前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均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腰椎曲度、骶骨倾斜角及骨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肌力训练对下背痛患者的胸腰椎生物力学改变有积极的影响,并能缓解疼痛。
|
|
|
|
1 |
刘肖平,王舟琪;下背痛及坐骨神经痛的治疗[J];实用疼痛学杂志;1994年01期 |
2 |
温晓阳,胡文斌,刘华;具有下背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8年06期 |
3 |
杨磊;职业性下背痛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3年03期 |
4 |
杨永坚,胡传来,朱启星,童宁,杜平;缝纫女工下背痛的危险因素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7年12期 |
5 |
余秋月,胡传来,杨永坚,宇芙蓉,宋寿贵;护理人员下背痛危险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3年01期 |
6 |
高峻岭;亚急性下背痛保守治疗的系统回顾[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年02期 |
7 |
杨磊,蔡荣泰,徐红先,W.Laurig,陈安明,陈凤香;职业性下背痛的病因学研究——病例-对照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3年05期 |
8 |
梁万年,李春雨;下背痛[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9期 |
9 |
王森绍,冯玉琴;硬膜外腔药物注射治疗下背痛(附84例报告)[J];河南外科学杂志;1999年02期 |
10 |
韦桂蓉;和家红;李永林;;下背痛的健康教育[J];中国疗养医学;2008年05期 |
11 |
刘喜文,刘肖平;下背痛及坐骨神经痛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4年02期 |
12 |
顾新;;下背痛的物理治疗与康复[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30期 |
13 |
朴月善;高旭光;;下背痛[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年05期 |
14 |
张德辉,黄昌林,刘鼎成;青年下背痛患者躯干肌力及腰椎曲度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08期 |
15 |
王晓龙;;和下背痛对峙 做快乐赢家[J];现代健康人;2006年02期 |
16 |
陈新华,杨永坚,胡传来;缝纫女工下背痛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
17 |
鲁锡荣,周晓蓉,秦汝莉,马伯俐,杨伟,李天麟;缝纫工腰椎X线检查改变与下背痛的初步调查[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6年04期 |
18 |
胡传来!230032合肥,杨永坚!230032合肥,吕红霞!230032合肥,洪文钊!230032合肥,余秋月!230032合肥,陈新华;电解铝厂工人职业性下背痛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1999年05期 |
19 |
顾新;;下背痛的物理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年01期 |
20 |
黄觉之;;工厂里常见的疾患—下背痛[J];职业与健康;198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