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弯再手术的策略
【摘要】:目的分析半椎体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再手术相关问题,确定先天性半椎体外科手术的基本策略方法回顾我院自1999年 12月至2006年12月收治14例半椎体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再手术病历及随访资料结果,14例病例男5名,女9名,平均年龄 17岁。12例半椎体切除不完全致畸形继续发展,外观明显畸形,1例内固定松动滑脱, 1例内固定物断裂。术前 Cobb 角平均52°, 再次手术时间距前次手术时间为平均为 23.6月;分析再手术原因及处理对策。再手术病例取出原内固定物,从后路显露椎板、椎弓根、直至椎体前缘,彻底切除残留半椎体,脊柱两侧软组织和骨性平衡,重新局部内固定融合植骨。结果完全切除残留半椎体,重新局部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半椎体切除病例术后 Cobb 角平均25.5°,平均矫正率51%。再次内固定病例平均随访34月无松动、断裂。结论半椎体畸形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弯应尽可能早期手术,半椎体完全切除是后期脊柱维持平衡和畸形在生长过程中自我改善的基础,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根据不同年龄情况手术方式略有区别, 小儿短节段融合固定;青春期及青春期前短节段融合,较长节段"弹性"或"非坚强" 固定:成年短节段融合,长节段坚强固定。
|
|
|
|
1 |
侯海涛;吴义娟;张勇;邵诗泽;王晓辉;;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及蛋壳技术治疗半椎体畸形[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年07期 |
2 |
高发奎,吕京光,李世涛;先天性肾输尿管畸形合并半椎体畸形一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年04期 |
3 |
王德韧;;多层螺旋CT诊断半椎体畸形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S1期 |
4 |
张龙海,季新民,胥少汀,张建新,李京生,谢常青;脊椎半椎体畸形的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3年06期 |
5 |
张学军,于凤章,马巍,孙琳,李成鑫,祁新禹,潘少川;小儿半椎体畸形的外科治疗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年11期 |
6 |
任德胜,王保利,熊斌,吴欣乐,易申德;早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小儿非对称性半椎体畸形[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年05期 |
7 |
刘祖德,贾连顺,袁文,倪斌,陈德玉;胸腰椎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年S1期 |
8 |
吴敏;孙琳;;先天性脊柱畸形——半椎体的分型进展[J];山东医药;2011年24期 |
9 |
侯黎升;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加节段内固定矫形治疗半椎体畸形[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1年04期 |
10 |
梁天龙;蒋礼源;郑小春;黄颂安;梁辉;;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进展[J];广西医学;2010年01期 |
11 |
许永涛;陈安民;王志贵;鲁厚根;佘远举;;中华长城系统矫正半椎体畸形[J];临床骨科杂志;2006年02期 |
12 |
张亮;陈统一;;半椎体畸形的诊治[J];国际骨科学杂志;2007年01期 |
13 |
宫奇莲;;右肺发育不良伴先天性半椎体畸形1例误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4年07期 |
14 |
杨勇;陶惠人;罗卓荆;;半椎体后方结构的形态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年02期 |
15 |
陈学明;周忠;吕琦;王万明;;经后路手术切除内固定矫正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J];颈腰痛杂志;2008年02期 |
16 |
刘宝荣;;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矫形术治疗小儿半椎体畸形[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
17 |
郑轶;吴增晖;;颈胸椎半椎体畸形1例[J];广东医学;2009年07期 |
18 |
王金光;郑启新;郭晓东;赵铭华;;青少年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24期 |
19 |
杨红军;杨建平;曾裴;龚仁钰;蔡少华;;不同术式早期治疗半椎体型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
20 |
詹世强;王义生;马元琛;柯雨洪;林秉涛;;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