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蛋白TAT-BDNF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摘要】:目的利用 TAT 短肽的蛋白转导特性合成一种新型神经营养因子——融合蛋白 TAT—BDNF。观察这种融合蛋白在大鼠神经系统的转导活性以及对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原核表达的 TAT— BDNF 融合蛋白经纯化、复性,以2mg/kg 的比例经尾静脉注射入正常大鼠体内,4h 后取材、固定,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组化以及 Weston 分析验证 TAT—BDNF 融合蛋白的体内转导活性。随后将 TAT—BDNF 融合蛋白经尾静脉注射到急性脊髓损伤的大鼠体内。在损伤后3d 通过脊髓组织切片 TUNEL 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在损伤后7d 通过神经元尼氏染色观察脊髓损伤部位神经元的存活状态。并通过 BBB 评分对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静脉注射 TAT-BDNF 蛋白4h 后 SD 大鼠的大脑及脊髓中的各层细胞内均能看到均匀分布的 TAT—BDNF 融合蛋白。Western blot 分析结果也显示大鼠大脑及脊髓的蛋白提取液中均能检测到具有多聚组氨酸和 BDNF 抗原特性的蛋白质。脊髓凋亡细胞的检测结果显示损伤后立即注射 TAT-BDNF 蛋白的动物 TUNEL 阳性细胞数(93.5±7.6)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136.4±8.3),P0.05,n=6。损伤后7d 的尼氏染色发现单纯生理盐水组中, 尼氏染色形态正常的神经元距离脊髓损伤中心较远,数目也较少。而 TAT—BDNF 注射组中,形态正常的神经元距离损伤中心较近,数目也多。结论静脉注射 TAT—BDNF 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并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快捷方便的给药途径,为应用蛋白质治疗脊髓损伤开辟了一个研究平台。
|
|
|
|
1 |
陈金水;倪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
2 |
李培建,李兵仓;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年01期 |
3 |
李雷;吕刚;王欢;高红;;脊髓损伤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BDNFmRNA、GDNFmRNA及PLPmRNA的表达[J];中国康复;2007年05期 |
4 |
步星耀;赵红卫;钱宝延;翟亚平;李六一;赵耀武;曹留栓;李太平;梁庆华;张永福;;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神经营养因子及综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4期 |
5 |
邓少丽,廖维宏;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8年02期 |
6 |
梁晓;徐锡金;张宝;刘晓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的表达[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
7 |
张强,廖维宏!400042重庆,伍亚民!400042重庆,陈恒胜!400042重庆,李应玉!400042重庆;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的影响[J];创伤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
8 |
丁继固;;脊髓源神经干细胞转基因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及展望[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5期 |
9 |
连小峰;侯铁胜;;组织工程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华外科杂志;2007年06期 |
10 |
段艳萍;战雅;王金德;;脊髓损伤的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8年02期 |
11 |
郑启新,吴永超;脊髓损伤的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
12 |
郭涛;何明生;王廷华;;半横断模型与脊髓损伤修复[J];临床医学工程;2008年12期 |
13 |
王强利;职玉珠;徐维蓉;;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J];解剖学杂志;2008年05期 |
14 |
李文洁;杨拯;;Caspase-3与脊髓损伤的相关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年10期 |
15 |
李广恒,侯筱魁;脊髓损伤的实验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年04期 |
16 |
崔洁;;基因疗法有助于脊髓损伤的治疗[J];国外医学情报;2003年04期 |
17 |
李民,李强,伍亚民;脊髓损伤的修复治疗策略[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9期 |
18 |
姚关锋,孔抗美,齐伟力;电针治疗对慢性渐进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大鼠行为功能改变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2期 |
19 |
富灵杰,郑连杰,王鸿飞;急性脊髓损伤后促进脊髓功能恢复的药物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2期 |
20 |
保国锋;王勇;崔志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