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儿童步态运动学参数的初步研究
【摘要】:背景:目前文献中缺乏中国正常儿童行走的步态基础参数,处于发育中的儿童的行走步态是否与青年人存在差异,目前也未见到报道。目的:取得健康儿童步态的基本模式。方法:以14例6-12岁健康男女儿童(6名男儿童和8名女儿童)为测试对象,采用基于数字视频的运动分析系统测得人体步态的运动学参数。采用的时空参数包括跨步周期、跨步长、足尖离地时刻、归一化跨步长、步频、步速、归一化步速等参数。采用的关节角度特征参数包括H1/K1/A1(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足跟落地(即一个步态周期起始位)时的关节角度;H2/K2/A2:下肢承重过程中最大的屈曲角度;H3/K3/A3:站立相中最大伸展角度;H4/K4/A4:脚尖离地即站立相摆动相临界点的关节角度;H5/K5/A5:摆动相中最大的屈曲角度;H6/K6/A6:矢状面角度变化范围等。结果:得到了健康儿童步态运动学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并比较了儿童步态与青年人步态参数的差异。儿童与青年之间的步态参数差异为:1.儿童组的步频明显比青年人的步频快,跨步周期就要比青年人短;儿童的跨步长也明显比青年人短,但相对身高归一化后则无显著差异;这两项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儿童和青年人的步速无显著差异,而步速相对于身高归一化后则存在显著差异。2.儿童的足尖离地时刻比青年人的早,即有相对短的支撑相。3.在角度参数上,足着地时的踝关节角度A1存在显著差异,青年人的A1值小一些,即青年人足着地时踝关节的跖屈更明显一点。同时,儿童的膝关节在摆动相时有相对小的屈曲角度(K5),导致在整个步态周期中的膝关节的活动范围(K6)相对要小一些。结论:男女儿童步态参数无显著差异,儿童步态与青年人有明显差异,表现为步频快且有相对短的支撑相。
|
|
|
|
1 |
沈梅芬,肖祥熊,张建国,刘朝仲,顾友梅;应用放射免疫(双抗体-PEG法)测定正常儿童粪便中SIgA含量[J];临床儿科杂志;1983年03期 |
2 |
韩国安;姜会敏;崔晞;张延岭;邵庆余;郭伟;;发中微量元素铜锌铅镉与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89年05期 |
3 |
胡敬富;刘玉枝;张秋枫;;正常儿童补体成分与免疫球蛋白血清含量[J];天津医药;1990年02期 |
4 |
康健,栾江威,白克敏,田绍荣,张惠;正常儿童与肾脏病患儿中的胡桃夹现象[J];中华儿科杂志;1995年04期 |
5 |
李敏,乔卫星;听觉脑干诱发电位阈值正常儿童84例语言障碍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年03期 |
6 |
吴连尔,翼英,吕启玲,郭凤文,董云霞;正常儿童和肾脏病患儿中的胡桃夹现象及随诊[J];北京医学;1997年01期 |
7 |
胡彩红;正常儿童与有机磷中毒儿童胆碱酯酶的测定及比较[J];青海医药杂志;2001年03期 |
8 |
史文迪;王永华;;正常儿童言语时呼吸特征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0年01期 |
9 |
张武,曹海根,贾建文,冯玉珍;579例正常儿童脾脏厚度超声测量分析(附脾大组355例资料对比)[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79年04期 |
10 |
杨虞勋,梁文升;黄陵县店头公社201例正常儿童心脏X线观察——附20例潜在型克山病儿童的心脏X线观察[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年01期 |
11 |
黄伟秋,沈为群,徐斌,王丕兴,于志铭;正常儿童心舒间期的测定及其与心率、年龄和性别的相关分析[J];江苏医药;1985年08期 |
12 |
刘铁纯;关家敏;李长青;迟宝华;崔艳莉;张兰苏;王会远;(?)小丰;林福春;;儿童多动综合征尿中儿茶酚胺的测定[J];吉林医学;1986年06期 |
13 |
徐通,王永午,吴萍嘉;儿童注意缺乏障碍的脑诱发电位[J];国际儿科学杂志;1991年03期 |
14 |
相洪琴;;蒽环类治疗的儿童的心肌功能[J];国外医学情报;1991年18期 |
15 |
刘守军,张旭丰,张兆军,游在森,陈志辉,王木华,程庆平,张鲁霞,郑小康;福建省海滨地区正常儿童甲状腺长宽厚的测量值[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3年02期 |
16 |
仲兆银,曾照成,孙金荣;正常儿童红细胞显微电泳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3年S1期 |
17 |
闫保丽,苏鸣,李颜存;正常儿童与成人眼压值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3年12期 |
18 |
杜嗣廉,李堂,杨立廷,林荣军,马淑芹,綦玉芹;吡啶斯的明对生长激素分泌及其释放激素的激发与增效作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
19 |
谭云;;孩子缺铁的“蛛丝马迹”[J];农村科技;1995年02期 |
20 |
张庆富,翟君鹤,王新亭;正常儿童手甲襞微循环检测[J];河北医学;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