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椎炎温泉水中训练方法、目的及治疗作用
【摘要】:温泉水中运动的主要治疗作用包括温热作用、浮力作用、流体的阻力作用、化学作用等。水池的设施包括男、女水中运动室各140平方米,池中设有深水区和浅水区。浅水区的池边侧设有不锈钢扶手。深水区与浅水区中间分界处,设有不锈钢框式助木架,均符合不同体位训练的要求。水中运动比一般水疗温度要低,冬季39-40℃为宜,夏季38—39℃为宜。对前来治疗的患者,要进行查体及功能评定,根据患者功能障碍的差异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治疗医生遵照医嘱对其指导训练或被动手法治疗。在一个疗程中间或结束时,对患者重新进行功能评定,修改运动处方。治疗方法可分为单一训练和集体训练两种方式进行。单一训练:宜在深水区进行,主要针对病情较重者、浅水区动作难以完成的病人。方法有水中步行训练、水中交叉步态训练、水中恻蹬腿和前蹬腿训练、水中悬垂引体向上训练、水中转体训练、水中背拉训练。集体训练:易在浅水区进行,主要针对能够较好的完成集体统一动作训练的病人。方法有水中仰卧分腿训练、水中侧卧屈髋、屈膝训练、水中蹲起训练、水中侧摆训练、水中坐位颈部活动训练、水中俯卧水平引体向上训练。注意事项:水中运动消耗能量较多,掌握水温尤为重要。治疗中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眩晕眼花、脉率不齐等要终止治疗。脉搏100次/分以上,舒张压110毫米汞柱以上,心率过缓50次以下,心绞痛、重症心律不齐者均不适合水中训练。水中的运动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宜循序进行。患者运动后可能增加疼痛,但经短期休息后即能缓解,应视为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