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康复工程发展与动态
【摘要】:本文描述了美国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与动态,即:政府政策目标的变化,科研投资总体导向及运动机制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康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动态.政府政策目标:早在1945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在康复工程领域创立了第一个研究发展项目.他们最初的目的是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伤残退役的老兵改善修复和矫形器械.随着就业康复协议的通过(1954),融退伍军人事务部,卫生部,教育及社会福利为一体的合作科研形成了康复工程并被写进康复协议(1973),康复服务管理的并入(1978),北美洲康复工程协会的成立(1979),残疾人康复工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技和康复服务管理等社会网络体系给残疾人提供教育、技术培训和就业服务.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1991年,残疾人法成为国家最终法令.残疾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残疾人“不要怜悯”.怜悯只能在残疾人与正常人之间建筑了一堵墙.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与正常人一起共同创造着这个世界.他们有享受公共设施、教育、就业、社会竞争、娱乐和网络通讯等正常人所享有的一切权力.因此,康复工程的总体目标变为:利用和发展现代化科技装置和康复服务等社会网络体系,给残疾人重新注入活力,创造可供他们独立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全方位地回归到社区中去.政府投资导向及运行机制:与三十年前相比,今天康复工程领域科研投资更注重残疾人急需的项目而不是单纯注重医疗条件和追求高、精、尖技术的发展.美国有许多资助残疾人康复科研的科研基金组织,如:国家残疾人康复研究院(NIDRR),退伍军人管理部(VA),国家健康研究院(NIH),和国家科学基金(NSF)等等.它们负责指导许多科研活动.为了保证科研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残疾人的需要,他们采用了一系列有效的手段.例如,(1)资助设在大学和研究所中15康复工程研究中心,每个研究中心集中研究一个专题.这些研究中心有效地促进了康复工程领域技术革新和帮助技术的发展;(2)组织评审顾问团,定期评审科研项目,及时给予指导.这个评审顾问团由技术专家、残疾人和企业家组成.残疾人和企业家直接介入决策领域有效地保证科研针对残疾人的需要及市场需求;(3)资助大约2500个小公司以刺激他们将康复工程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转化到市场上去;(4)残疾人直接参与康复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并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成为决策者;(5)帮助技术门诊把残疾人的需要与市场产品及产品质量联在一起.这种康复服务及评价产品的过程有利于发现新问题并拓宽研究领域.康复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动态:(1)坐姿系统评价与力学分析及相关产品进一步发展.如:抗座疮座垫、颈椎病防治装置和坐姿矫正装置等;(2)以数字编码技术为核心的控制界面获得深入研究.如:键盘、开关和轮椅操纵杆输入法;(3)人-机界面装置的开发日趋热门.最大限度地提取残疾人残存的感觉和运动器官的信息以实现功能代偿.如:嘴的气和声,眼,头,肌电、脑电和脑诱发电位等都可作为控制信号;(4)以语言信号处理技术为核心的语言交流增强与替代系统为兼有语言障碍和肢体障碍者提供工具;(5)轮椅技术进一步改善.如;省力且控制自如的手动轮椅、自动轮椅上下楼平衡技术和安全性设计、高效动力电池等.(6)以遥感技术为核心的环境控制技术及机器人等.(7)网络技术、远程康复等.(8)康复产品标准化.结论 残疾人已经向命运发出挑战.现代康复技术的目标是扫除一切残疾人与正常人之间的障碍,使一切领域全方位地对残疾人开放,让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与进步.残疾人什么都能干,就是不能放弃!
|
|
|
|
1 |
张明;樊瑜波;王喜太;;康复工程中的生物力学问题[J];医用生物力学;2011年04期 |
2 |
刘士新;关晓尧;;康复工程的发展概况[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1年03期 |
3 |
刘永斌,蓝宁;康复工程的实践与理论[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8年01期 |
4 |
朱图陵;;辅助产品发展史综述[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
5 |
吴慈生;;参加第七届国际假肢与矫形器学会(ISPO)世界大会有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年01期 |
6 |
;康复医学[J];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2000年01期 |
7 |
张济川,金德闻;康复工程在现代康复医学中的作用和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
8 |
;坚持宗旨 扎实工作 把尘肺病康复工程做优做大——濮洪九理事长在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一届二次理事会上的讲话[J];中国疗养医学;2005年06期 |
9 |
沈晓军;张晓玉;;我国康复辅具发展概况[J];中国医疗设备;2009年12期 |
10 |
金德闻;季林红;杨建坤;张济川;;生物机械学研究在康复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年04期 |
11 |
王珏,金德闻;中国康复工程发展道路之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
12 |
毕胜;;专栏——我国康复辅具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医疗设备;2009年12期 |
13 |
张济川;金德闻;;中外辅助技术的发展状况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
14 |
张济川;;康复工程和辅助技术的发展历程、内涵和理论基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
15 |
周兆英,鄢达来,张毓笠,窦惠芳,史文勇,王福根;康复工程中的电刺激技术及肢体运动测控技术[J];当代医学;1998年02期 |
16 |
;关于牵头组织2007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医学与健康) 第一单元 农村社区医疗与康复工程征文通知[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7年02期 |
17 |
李爱萍;刘毅;郭知学;吴立红;;T形足下垂矫形带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年07期 |
18 |
王福海;康复工程刍议[J];现代康复;2000年11期 |
19 |
刘永斌,丁海曙,张济川,金德闻,封锦华,王广志,丁辉;康复与康复工程[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年03期 |
20 |
赵展;喻洪流;;康复工程技术实验室建设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12期 |
|
|
|
|
|
1 |
Seelman Katherine D;Brienza David M;王珏;;美国康复工程发展与动态[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
2 |
喻洪流;;国内外康复工程教育发展状况[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康复辅助器具学组成立暨全国康复辅助器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
3 |
孙元;张育成;;康复工程的科—工—贸结合问题[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
4 |
金德闻;季林红;张济川;;康复工程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
5 |
张济川;金德闻;;康复工程20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A];继往开来 与时俱进——2003年康复医学发展论坛暨庆祝中国康复医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3年 |
6 |
胡天培;;康复工程在上海交通大学[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
7 |
金德闻;张济川;;康复工程中生物机械学研究及应用[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
8 |
张济川;金德闻;;康复工程在现代康复医学中的作用及其进展[A];第六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
9 |
胡佑铭;;区医院建设街、镇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所的尝试[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
10 |
张地君;;残疾人心理与康复[A];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