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有限空间温压共控干酪根演化特征——来自红外光谱的证据
【摘要】:烃源岩的生烃反应是在其限定的孔隙空间中承受高静岩压力和流体压力下进行的。然而受实验装置和条件的限制,传统的高压釜密闭空间生排烃模拟实验都是在一个低流体压力、无静岩压力、较大的生烃空间下进行的,与实际地质情况差异较大。利用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研制的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仪,选用泌阳凹陷泌核三段未成熟灰色泥岩分别进行有限空间和常规高压釜方式加水模拟实验,从实验残渣中提取干酪根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比研究,选取脂肪度参数、芳香度参数、含氧度参数等作为特征参数,研究表明:1)伴随着脂族结构裂解、含氧基团脱落及芳香结构缩合,干酪根演化明显呈现出缓慢生油→快速生油→结束生油三个阶段;2)脂肪度参数和脂链长度及支链化程度参数表明,常规加水模拟条件下有机质的热裂解反应更为剧烈,在成熟度为0.92%时达到生油高峰,之后大幅衰减,而有限空间热压模拟在成熟度为2.0%时仍伴随有较强的生烃能力;3)烃源岩有限空间热压模拟条件下饱和烃的芳构化程度更低,这可能与其限定空间内较高的流体压力有关;4)含氧度在成熟中期间歇的轻微增大,暗示水对干酪根生烃过程中也许有重要的作用。两种模拟方式下干酪根不同的演化特征说明其在生烃反应机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对于常规高压釜模拟系统,较高的孔隙流体压力、压实作用、生烃空间与高温高压液态水的共同作用明显延缓了有限空间热压模拟干酪根热演化,更接近地质实际。
|
|
|
|
1 |
许君玉;田世澄;韩文功;陈永进;杨泽蓉;;阳信洼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7年02期 |
2 |
方朝合;张枝焕;王义凤;刘人和;拜文华;;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第三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3 |
张永旺;曾溅辉;张善文;王永诗;张守鹏;周士颖;;烃源岩—流体相互作用模拟实验研究[J];地质学报;2009年03期 |
4 |
陈义才;李延钧;廖前进;孙晓明;张胜;王波;李晓娟;何逢阳;;烃源岩排烃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J];地质科技情报;2009年03期 |
5 |
李永新;王红军;王兆云;;影响烃源岩中分散液态烃滞留数量因素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0年06期 |
6 |
徐大庆;;烃源岩可溶有机质的超临界流体抽提方法及应用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2期 |
7 |
蒋文龙;徐爽;;乐亭凹陷泥质烃源岩初步评价[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
8 |
李海彬;;梨树断陷烃源岩综合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5期 |
9 |
马剑;黄志龙;李华明;吴红烛;陈旋;文川江;;马朗凹陷断裂—烃源岩空间配置关系与石油垂向运移特征[J];沉积学报;2012年06期 |
10 |
侯读杰,王铁冠,黄光辉,钟宁宁,于志海,杨池银,廖前进;烃源岩中支链烷烃化合物的检出及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6年04期 |
11 |
李佩珍,张学军,黄蓉,陆现彩;低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描述及研究[J];沉积学报;1997年02期 |
12 |
侯读杰,包建平,张传林;烃源岩中芳构化乔木烷/蕨烷系列化合物的检测与意义[J];地质论评;1999年04期 |
13 |
李延钧,陈义才,徐志明,吕强,石晓英,左智峰;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研究[J];沉积学报;2000年01期 |
14 |
李秀梅;楚雄盆地烃源岩有机地化特征及综合评价[J];云南地质;2000年04期 |
15 |
陈善勇,李军,孙兵,周立英;歧北深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烃源岩特殊的成烃演化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1期 |
16 |
陈建平,梁狄刚,王绪龙,邓春萍,薛新克,靳涛,宋孚庆,钟宁宁;彩南油田多源混合原油的油源(一)——烃源岩基本地球化学特征与生物标志物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4期 |
17 |
陈中红,查明;济阳坳陷古近系烃源岩结构及排烃的非均一性[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6期 |
18 |
吴小红,吕新华;东濮凹陷胡庆油田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J];海洋石油;2005年03期 |
19 |
陈忠民;刘洛夫;程顶胜;;中非地区B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4期 |
20 |
张卫海;陈中红;查明;曲江秀;;东营凹陷烃源岩排油机理[J];石油学报;200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