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李云海陈坚黄财宾王爱军方建勇  
【摘要】:正闽浙沿岸泥质沉积中心是东海内陆架细粒物质的汇集区之一,是长江入海泥沙的主要沉积区。高海面以来(7000yBP)大约32%的长江入海泥沙沉积在该区域,形成了最厚达40 m的沉积中心区。泥质区的形成除受物质供应来源的影响外,东海陆架的环流是其主要的动力控制因素。长江入海泥沙通量及东海陆架环流均存在季节性变化,因而泥质区的沉积过程也具有季节性,其沉积过程主要发生在冬季。然而,夏季的台风过程伴随而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程君;石晓勇;张传松;王丽莎;黄爽;刘东生;;春季黄东海颗粒有机碳的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1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海;陈坚;黄财宾;王爱军;方建勇;;台风“莫拉克”对闽浙沿岸泥质沉积中心现代沉积环境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甜甜;康建成;李卫江;安琰;吴涛;孟菲;徐明星;;东海上升流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管秉贤;;东海西部沿岸海域冬季的逆温跃层现象及其与环流的关系[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陈伟洲;刘涛;杜虹;曹会彬;王亮根;马庆涛;;广东南澳岛底栖大型海藻多样性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云龙;袁骐;蒋玫;沈新强;;台湾海峡东部浮游植物分布与生态特征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李安春;徐方建;肖尚斌;刘建国;;中国陆架海全新世泥质沉积形成历史及气候记录[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郑沛楠;吴德星;陈学恩;林霄沛;;台湾海峡温跃层季节变化的数值研究[A];第二十一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两岸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8年
8 陈伟洲;朱建一;杜虹;郭翠;杨立恩;许璞;;南澳岛紫菜初步研究[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9 刘莹;翟世奎;;东海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环境活性金属元素的分布[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10 石学法;刘升发;王昆山;乔淑卿;刘焱光;;中国东部近海沉积物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涛;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现代沉积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2 边昌伟;中国近岸泥沙在渤海、黄海和东海的输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郝云超;中国东部陆海相互作用中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初探[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志勇;长江口及苏北潮滩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钚(Pu)的分布特征与环境意义[D];南京大学;2011年
5 肖尚斌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古环境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6 刘升发;全新世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作用及古环境演变[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7 吕新刚;黄东海上升流机制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8 尹丽萍;东海陆架地形波本征模态和强迫陆架波[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婷;多参数指标重建东海闽浙沿岸沉积有机质的组成变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刘建栋;冬季东中国海表层pCO_2的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刘莹;东海泥质区金属元素环境活性形态的分布及其环境指示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徐琳;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组成和来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杨旭辉;近40年来长江水沙变化背景下的长江口海岸线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李万超;东海泥质区沉积物部分化学成分的组成特征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卢昕晖;台风过后东海混浊水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8 王迪迪;东、黄海典型海域近200年的古生产力重建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高峰;黄、东海泥质区沉积物部分金属元素赋存形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刘亚娟;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中脂类生物标记物的分布和指示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睿文;怎样了解古代气候[N];光明日报;2011年
2 闽源;福建摸清近海水体综合情况[N];中国渔业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