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5.12汶川地震同震断层泥结构与成分特征

党嘉祥  周永胜  陈建业  韩亮  马胜利  杨晓松  何昌荣  
【摘要】:正5.12汶川地震的发震断层映秀-北川断裂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切过多处基岩。在野外和显微镜下研究基岩同震断层泥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样品采集,采用X粉晶衍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围岩、断层角砾岩、老断层泥和新断层泥的矿物成分特征。同震断层泥具有灰黑色-黑色、细粒松软、不含角砾等特征,边缘伴生弱胶结的灰色和黄色老断层泥;X粉晶衍射定量分析显示,同震新断层泥在主要造岩矿物和粘土矿物类型方面与老断层泥类似,但含量有所差别。这表明,同震新断层泥是在老断层泥基础上发育而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全明;白豹;孙晶;周连春;;剪切作用下断层泥的SEM显微结构特征研究[J];地质学刊;2011年02期
2 王洪涛;郑师春;;福建第四纪活断裂岩石显微构造特征与孕震标志研究[J];华南地震;2011年02期
3 邵明明;曲伟勋;陈兵宇;邢美楠;;三山岛金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意义[J];矿业工程;2011年04期
4 王武星;石耀霖;孙文科;张晶;;利用GRACE观测数据研究苏门答腊区域的黏滞性结构[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6期
5 和平;李志雄;陆远忠;邵志刚;;断层面的有限单元模拟方法综述[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6 李文巧;陈杰;袁兆德;黄明达;李涛;余松;杨晓东;;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多段同震破裂与发震构造[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7 夏晏春;;长大隧道软弱围岩段坍方问题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4期
8 杨磊;;试论铁路隧道高压富水断层的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年17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嘉祥;周永胜;陈建业;韩亮;马胜利;杨晓松;何昌荣;;5.12汶川地震同震断层泥结构与成分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付碧宏;王萍;孔屏;郑国东;王刚;时丕龙;;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同震滑动断层泥的发现及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3 许东俊;耿乃光;;含水粘土断层泥的现场大尺度剪切实验[A];第四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二届全国高温高压联合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89年
4 周新;孙文科;赵斌;付广裕;董杰;聂兆生;;2011日本Mw9.0地震的同震变形[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邵顺妹;邹谨敞;;断层泥的自相似分维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王宝生;许秀琴;马瑾;刘天昌;;颗粒成分对断层泥力学行为的影响[A];第一届高温高压岩石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7 黄清华;;产生同震电场信号的可能机理[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8 马瑾;D·Moore;R·Summers;J·Byerlee;;温度、压力、孔隙压力对断层泥强度及滑动性质的影响[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9 邵顺妹;邹谨敞;;活动断裂带内断层泥的分形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汪明武;罗国煜;李丽;;润扬大桥桥基断裂断层泥石英碎砾微结构的SEM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竹转;地震波引起的井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2 刘成龙;汶川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及同震响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郭春影;胶东三山岛—仓上金矿带构造—岩浆—流体金成矿系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胡道功;清江流域活动断裂与地壳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7年
5 王瑞江;长江三峡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0年
6 兰双双;深层地下水位动态对地震活动响应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姚琪;杭州湾地区北西向断裂新构造运动特征[D];浙江大学;2008年
8 陈云峰;燕山板内造山带东段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形成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王志强;甘肃引洮工程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李成波;岩石蠕变实验及非定常参数粘弹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向贤;断层泥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D];兰州大学;2010年
2 石峰;同震水平缩短量的计算[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3 钱凯;淮北桃园矿F_2断层泥的分形特征及其工程性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侯林锋;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含碳酸盐断层的内部结构和高速摩擦性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5 赵盼盼;汶川地震区地壳速度相对变化的地震环境噪声自相关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6 杨振法;大渡河金川水电站外围抚边河断层的活动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李光涛;滇西南怒江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性[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8 王涛;胶州湾地区工程地质稳定性灰色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谭文彬;高温高压及干燥条件下辉长岩中斜长石和辉石断层泥的摩擦滑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10 张瑞忠;胶东大尹格庄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与矿体定位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明 党金良;断层泥不再是畏途[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陈松;一个地质专家的灾区10日行[N];四川日报;2009年
3 8733部队 王桂民;不可战胜的力量[N];人民武警;2008年
4 赵凡;失去的将在进步中得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5 刘学努;由士官到钻探专家[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6 战立斋 吕广臣;黄金七支队注重加强科技干部培养[N];人民武警;2008年
7 姜宏强;兰州“天外来客”预警印度洋大地震?[N];常州日报;2005年
8 赵亚辉;印度洋地震的警示[N];人民日报;2004年
9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 王国平;关注盘整中的通信板块[N];人民邮电;2002年
10 记者 王云霞;市地震博物馆获全国优秀集体[N];兰州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