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福来,沈其韩,耿元生,徐学纯,马瑞;变质反应与脱水熔融成因关系的实验研究——以晋蒙边界孔兹岩系中富铝片麻岩为例[J];中国科学D辑;1997年06期 |
2 |
吴宗絮,邓晋福;冀东黑云母片麻岩在1GPa压力下脱水熔融实验[J];地质科学;1995年01期 |
3 |
刘福来,沈其韩,耿元生,徐学纯,马瑞;麻粒岩相条件下熔融反应与矿物相转变机制的实验研究[J];地质学报;1997年03期 |
4 |
黄晓葛,白武明,胡健民;斜长角闪岩弹性和流变性质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D辑;2003年01期 |
5 |
董春艳;马瑞;迟效国;刘建峰;黎广荣;;差应力与岩石熔融性状关系的实验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2期 |
6 |
续海金,马昌前;实验岩石学对埃达克岩成因的限定——兼论中国东部富钾高Sr/Y比值花岗岩类[J];地学前缘;2003年04期 |
7 |
杨晓松,金振民,E. Huenges,F. R. Schilling,B. Wunder;高喜马拉雅黑云斜长片麻岩脱水熔融实验:对青藏高原地壳深熔的启示[J];科学通报;2001年03期 |
8 |
郭素淑;李曙光;;淡色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
9 |
刘伟;新疆北部二台北花岗岩体的两期同位素交换反应[J];中国科学D辑;2000年03期 |
10 |
邵同宾;嵇少丞;王茜;;部分熔融岩石流变学[J];地质论评;2011年06期 |
11 |
韩蔚田,蔡克勤;盐类沉积地热变质作用的物理化学分析[J];地质科学;1981年03期 |
12 |
刘建忠,李三忠;脱水熔融实验及其影响因素[J];世界地质;1995年03期 |
13 |
刘福来,沈其韩,耿元生,徐学纯,马瑞;熔体参与变质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J];科学通报;1997年17期 |
14 |
赵国春
,刘树文;冀东太平寨高钙斜长岩球的发现及其成因初探[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2年01期 |
15 |
韩蔚田,谷树起;对Na~+、Mg~(2+)/Cl~-、SO_4~(2-)—H_2O四元体系多温图的修正[J];科学通报;1981年16期 |
16 |
周永胜;何昌荣;李海军;;熔体的形态与分布特征对岩石流变的影响[J];地学前缘;2008年03期 |
17 |
刘建忠,卢良兆,谢鸿森,刘喜山;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脱水熔融实验研究——临界熔体比例的确定及意义[J];地质科学;1998年04期 |
18 |
刘福来;晋蒙交界孔兹岩系熔体参与变质反应的结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J];岩石学报;1998年02期 |
19 |
周喜文,李宪洲,张东丽;胶北荆山群富铝片麻岩的脱水熔融实验研究[J];矿物岩石;2002年04期 |
20 |
周平;杨晓松;王多君;;熔体形态学及其对岩石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