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中磷循环及其生态健康效应的模拟研究
【摘要】:正以巢湖为例,开发了模拟巢湖磷循环的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模拟大型水生植物恢复对巢湖生态结构和生态健康的影响。巢湖是我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由于受各种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其富营养化程度逐渐增加,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模拟大型水生植物恢复对巢湖生态结
|
|
|
|
1 |
刘晓冰
,杨恕平;生态模型中的平衡和非平衡概念[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0年02期 |
2 |
卢小燕,徐福留,詹巍,赵臻彦,陶澍;湖泊富营养化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水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
3 |
周志红;农业生态系统中磷循环的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1996年05期 |
4 |
何孟常,杨居荣;水质模型、生态模型及计算机模型软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9年03期 |
5 |
许文娟;自然界中磷循环研究的一些新动向综述[J];化工矿产地质;1999年04期 |
6 |
周启星,俞洁,陈剑,林海芳;某城市湖泊中磷的循环特征及富营养化发生潜势[J];环境科学;2004年05期 |
7 |
夏军,窦明,张华;汉江富营养化动态模型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1期 |
8 |
倪吾钟,马海燕,余慎,何积秀;土壤-植物系统的铜污染及其生态健康效应[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年01期 |
9 |
王艳红;陈金湘;;农田生态系统中磷循环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现状[J];作物研究;2007年S1期 |
10 |
万振文,袁业立,乔方利;海洋赤潮生态模型参数优化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0年02期 |
11 |
韦海英;柴立和;;磷循环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富营养化[J];湖泊科学;2006年06期 |
12 |
毛劲乔;陈永灿;刘昭伟;陈求稳;;太湖五里湖湾富营养化进程的模型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06期 |
13 |
王晓丽;郭博书;;黄河沉积物对磷酸盐吸附的固体浓度效应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0年01期 |
14 |
陈实,殷秀岩,张璐,沈善敏;农业系统中磷肥残效及磷循环研究 Ⅳ.农业系统磷循环的一个简单模型及其验证[J];应用生态学报;1994年03期 |
15 |
陈立侨;李云凯;侯俊利;李恺;陈勇;;船舶压载水导致的生物入侵及其防治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Z1期 |
16 |
贾永志;吕锡武;;污水处理领域磷回收技术及其应用[J];水资源保护;2007年05期 |
17 |
韩君;赵亮;魏皓;;近岸海域浮游植物水华动力机制研究进展和展望[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8 |
杨漪帆;朱永青;林卫青;;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的模型研究[J];环境科技;2009年02期 |
19 |
王晓丽;包华影;郭博书;;黄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行为[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6期 |
20 |
阮景荣;蔡庆华;刘建康;;武汉东湖的磷——浮游植物动态模型[J];水生生物学报;198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