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近2 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肖尚斌  蒋富清  李安春  徐方建  郑范  
【摘要】:正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分布在长江人海口以南、水深60 m以浅的浙闽沿岸地带,主要由源自长江的悬浮体于冬季沿岸流输送而沉积。泥质沉积区是东海陆架的现代沉积的中心,是物质的“汇”,对东海陆架物质通量和陆海相互作用的研究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浙江近岸泥质区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与长江沉积物非常一致,且表现出明显的“粒控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玉荣;渤、黄、东海陆架砂质与泥质沉积成因研究概况[J];海洋科学;2001年05期
2 许东禹;东海陆架泥质沉积作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5年02期
3 陈松,许爱玉,骆炳坤,廖文卓;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J];台湾海峡;1993年03期
4 肖尚斌,李安春,蒋富清,徐方建,郑范,陈忠;近2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2005年06期
5 徐兆凯;李安春;蒋富清;孟庆勇;刘建国;;东菲律宾海深水区新型铁锰结壳的特征和成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4期
6 戴纪翠;宋金明;李学刚;郑国侠;袁华茂;;胶州湾沉积物中的磷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环境科学;2006年10期
7 颜耀阳;John F Casey;;东太平洋洋隆Siqueiros转换断层带的地球化学特征(英文)[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年04期
8 郑国侠;宋金明;孙云明;戴纪翠;;南海深海盆表层沉积物氮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学功能[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6年06期
9 栗俊;鲍永恩;刘广远;贺广凯;李莉;;东海陆架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7年01期
10 杨锐;;中太平洋(CP)区全新世沉积环境探讨[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年04期
11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第4期主要题目预告[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3期
12 张振国;方念乔;杜远生;高莲凤;杨胜雄;刘坚;宋城兵;;南海西北陆缘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3 颜志森;王隆发;吴瑜端;;长江口东部海域铜含量分布及其地球化学特征[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14 韩宗珠;王琦;盛兴土;倪帮发;;南极欺骗岛粗安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1990年02期
15 朱玉荣;潮流场对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控制作用[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年02期
16 杨锐;李国胜;张洪瑞;;中太平洋CC区第四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J];物探与化探;2007年04期
17 戴纪翠;宋金明;郑国侠;李学刚;袁华茂;李宁;;胶州湾沉积物氮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意义[J];环境科学;2007年09期
18 陈庆强;孟翊;周菊珍;顾靖华;胡克林;;长江口盐沼滩面演化的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7年06期
19 崔迎春;任向文;刘季花;石学法;尹京武;郝金华;;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20 王翠苹;孙红文;许涛;宋之光;;南海现代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分布研究[J];海洋通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尚斌;蒋富清;李安春;徐方建;郑范;;近2 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秦晓光;程祥圣;王西蒙;;长江口及邻近海域三个柱状沉积物中若干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3 程文斌;顾雪祥;胡修棉;李有核;董树义;;大洋红层与大洋富氧事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薛发玉;翟世奎;;东太平洋海隆热液活动区沉积岩心的地球化学研究[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5 李安春;肖尚斌;;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作用及环境响应[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林方芳;刘锡尧;袁东星;;应用US EPA 3200分步萃取的方法评估近海沉积物中汞的地球化学特征[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付少英;;东沙群岛区浅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李安春;秦蕴珊;;中国近海细粒沉积体系及其环境响应[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李安春;徐方建;肖尚斌;刘建国;;中国陆架海全新世泥质沉积形成历史及气候记录[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李云海;陈坚;黄财宾;王爱军;方建勇;;台风“莫拉克”对闽浙沿岸泥质沉积中心现代沉积环境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静;东海陆架细颗粒沉积物组成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2 刘升发;全新世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作用及古环境演变[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3 王晓媛;东太平洋海隆13°N和大西洋Logatchev热液区附近热液柱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4 肖尚斌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古环境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5 贺志鹏;南黄海重金属的演变特征及控制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6 丁海涛;东海重磁场特征和前新生代地质解释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7 胡邦琦;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蒋东辉;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的数值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9 杨德周;东海陆架黑潮入侵及生态响应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10 刘建国;全新世渤海泥质区的沉积物物质组成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荷根;PACMANUS热液区Si-Fe-Mn氧化物的显微结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马鸿磊;长江口及东海内陆架沉积物柱样磁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桂芝;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特征与成因探讨[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4 夏鹏;广西北海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史晓宁;东海陆架沉积物中硫、铁形态分析及其早期成岩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于小刚;大洋海底玄武岩及其热液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张林宝;鄂霍次克海天然气水合物区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古菌多样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8 唐萍芝;新疆磁海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辛立国;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进过程和海进体系域模拟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张彩云;东海陆架悬浮体输送三维数值模拟及模拟结果的可视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中日间成功的一次海洋科技合作[N];科技日报;2000年
2 汪品先;在新的海洋科学革命中抓住机遇[N];上海科技报;2009年
3 本报特约撰稿 王清;谁在守护40万公里海底“高速公路”[N];南方周末;2010年
4 李明明;青藏高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计划通过论证[N];中国矿业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