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金刚石中过渡金属离子呈色机制初探

蒙宇飞  彭明生  李勋贵  
【摘要】:正 Ⅱb型金刚石的颜色及其半导体性质早前曾被归因于晶格中Al的存在,自此观点被否定之后,对金刚石颜色的解释就排除了金属离子这一因素。由于长期以来只发现半径与碳原子相当或较小的氮、硼、氢、氧、硅、磷原子能够进入金刚石晶格,因此普遍认为金刚石中不可能存在半径较大的过渡金属离子,金刚石的颜色也就被认为与过渡金属离子无关,而只和能进入晶格的氮、硼、氢原子有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卢成;王丽;卢志文;宋海珍;李根全;;ZnS:Cr~(2+)中局域晶格结构和自旋单态对零场分裂参量的贡献[J];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2 赫奕;李艳梅;;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Zn~(2+)和Cu~(2+)的选择性荧光淬灭[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刘宏;;糠偶姻甘氨酸席夫碱的合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丁军涛;谢林华;刘丽;;YGG晶体中Ru~(3+)离子的缺陷结构和自旋哈密顿参量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11年03期
5 王建;唐丽娟;刘玮炜;马卫兴;陈龙;;混合溶剂热条件下DL-Trp晶体生成过程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李佳;郝志峰;陈林渺;刘文锋;马肖依;;乙二胺N,N-二(4-乙酰胺苯甲酸)二乙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能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贺志范;;高速切削刀具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7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蒙宇飞;彭明生;李勋贵;;金刚石中过渡金属离子呈色机制初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周杰;孙长艳;金林培;;对苯二乙酸与Cu(Ⅱ)、Zn(Ⅱ)和Mn(Ⅱ)离子构筑的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和结构[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3 刘玲玲;;用密度泛函方法对部分过渡金属正离子乙炔气相络合物的振动频率分析[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浪;张永春;李哲民;费小猛;宋伟杰;;过渡金属改性活性炭脱硫化氢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05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朱秋毓;丁峰;顾勇;林善锬;;Fenton反应可能参与了AOPPs的生成[A];2007年浙沪两地肾脏病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6 李园园;陆燕;何松;曾宪顺;;基于罗丹明6G的金属离子荧光传感器[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于泓;郑文凤;;乙二胺-络合有机酸为流动相的非抑制型离子色谱法分析碱土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8 王剑飞;曾牡玲;徐娜;王家强;;过渡金属离子对硫化铋微球催化氧化十八烷基硅烷形貌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9 潘月秀;李盼盼;佟斌;支俊格;赵玮;申进波;石建兵;;基于过渡金属离子与三联吡啶的配位作用构筑全共轭层—层自组装超薄功能膜[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10 余长林;蔡铁军;邓谦;;过渡金属离子对HPAsMoVO杂多酸的氧化性能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祥峰;亲水性萘酰亚胺阳离子荧光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吴树新;改性纳米TiO_2光催化氧化还原性能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谷晓俊;稀土—过渡金属配位聚合物的晶体工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刘红;三缺位Keggin型杂多钨酸盐与过渡金属的配位组装、晶体结构和磁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钱保华;过渡金属的芳香磺酸及有机多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表征[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6 赵联明;过渡金属离子催化的气相氧原子转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张丽娟;过渡金属多酸盐有机配位聚合物和单分子磁体晶体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8 张芳英;ZnO系列和过渡金属掺杂GaN体系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林靖;稀土/过渡金属掺杂纳米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田雷蕾;超分子相互作用对有机π-共轭材料光电性能的调控[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玲;基于不饱和氰根分子片的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内蒙古大学;2006年
2 庄逸熙;Cr~(4+)掺杂透明微晶玻璃的近红外宽带发光和光放大[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芳;低维稀土—过渡金属杂多核配合物的结构和磁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隋锡娜;含氮双齿配体铁、锰、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龚舒哲;过渡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春燕;含过渡金属离子导电聚苯胺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俊慧;双苯并三氮唑柔性配体配位聚合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杨芳;M2+-BR发光体系的性质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1年
9 刘训高;二(三氮唑)丁烷柔性配体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谭生水;苯氧乙酸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表征[D];南昌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孟军;美利用氢和甲烷气合成金刚石[N];科技日报;2004年
2 苏 林;点“气”成“金”[N];大众科技报;2003年
3 任海波;最硬的物质[N];北京科技报;2000年
4 ;新型分子磁性材料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5 记者应庆;李灿院士获今年何梁何利进步奖[N];中国医药报;2005年
6 本报通讯员 杨晓萍 记者 陈敬农;点二氧化碳成金刚宝石[N];科技日报;2003年
7 李宏乾;我率先实现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N];中国化工报;2003年
8 北京科技大学 吕反修;金刚石膜:带起一个产业群[N];科技日报;2001年
9 李生荣;金钢石钻头国际编码新标准[N];中国石油报;2001年
10 杨晓萍 周剑虹;我国人工合成金刚石取得重大突破[N];大众科技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