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泥质岩的深熔作用与具铈(Ce)负异常的熔体的成因
【摘要】:深入了解大陆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所产生熔体的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不仅是提高我们认识大型花岗岩岩基的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的重要一环,而且为解译某些岛弧型基性岩浆中沉积岩特性的来源提供佐证。大型花岗岩岩基中同岩浆作用中形成的表壳岩中的混合岩为研究变泥质岩的深熔作用的地球化学特征提供了极好的野外实验室。为此,我们对美国加州南Sierra Nevada岩基中的中生代变质表壳岩及其混合岩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观察、构造分析及元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1)在持久的花岗岩侵位作用下,早白垩纪变泥质岩发生高级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导致Isabella混合岩的形成;(2)和变泥质岩相似,混合岩中的浅色体具有显著的Ce负异常;和(3)部分浅色体的初始Nd同位素比值明显高于(达2-4ε_(Nd)单位)相应的泥质岩和混合岩,反应了显著的Nd同位素不平衡部分熔融。结合野外观测、岩相观察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浅色体的显著Ce负异常是继承了原岩的Ce负异常特征,而不是由于副矿物的分异作用造成。早白垩纪变泥质岩(浅色体的原岩)主要由泥质及沙质海相沉积物组成,局部夹基性火山灰和火山碎屑,形成于与大陆岛弧密切相关的浅海环境。原岩的Ce负异常反应了较还原的浅海沉积环境。具有Ce负异常的浅色体的发现表明:如果俯冲带中的沉积岩在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并且所产生的熔体参与岛弧岩浆作用,最终可以导致形成具有Ce异常的基性岩浆。
|
|
|
|
1 |
丛峰;林仕良;李再会;邹光富;耿全如;;滇西腾冲地块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J];地质学报;2009年05期 |
2 |
程裕淇,万渝生,高吉凤,马瑞;河北平山小觉地区阜平岩群中三种岩类深熔现象的岩相学特征[J];地质论评;2001年01期 |
3 |
宋海峰,徐仲元;太古宙高级变质杂岩的近水平顺层剪切构造变形及岩石深熔作用——以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为例[J];世界地质;2003年01期 |
4 |
赵国春;;太平寨紫苏花岗岩套的主要特征和成因[J];岩石学报;1992年02期 |
5 |
营俊龙;;8411地区深熔作用的Sr,Nd同位素地质研究[J];铀矿地质;1993年03期 |
6 |
肖庆辉,邢作云,张昱,伍光英,童劲松;当代花岗岩研究的几个重要前沿[J];地学前缘;2003年03期 |
7 |
任留东;王彦斌;杨崇辉;韩娟;颉颃强;李林山;;麻山杂岩的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和花岗质岩浆活动[J];岩石学报;2010年07期 |
8 |
曾令森,Mihai DUCEA,Jason SALEEBY;变泥质岩的深熔作用与具铈(Ce)负异常熔体的成因[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年05期 |
9 |
曾令森;刘静;高利娥;谢克家;文力;;藏南也拉香波穹隆早渐新世地壳深熔作用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2009年03期 |
10 |
何政伟,侯中健,魏显贵,肖渊甫,马润则,刘援朝,吴德超;米仓山结晶基底中深熔作用的岩石学特征[J];矿物岩石;1998年S1期 |
11 |
程裕淇,万渝生,高吉凤;河北平山小觉地区阜平群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同位素年代研究的初步报道[J];地质学报;2000年01期 |
12 |
刘戈;王彦华;;深熔作用岩相学标志的实验研究[J];吉林地质;2010年04期 |
13 |
T.K.Kyser
,李莲;不列颠哥伦比亚北莫纳希山二云母花岗岩的成因:氢、氧、锶同位素证据[J];华南地质与矿产;1995年04期 |
14 |
曾令森;高利娥;Jason B. Saleeby;;变泥质岩递进部分熔融作用的构造物理学效应[J];地质通报;2008年12期 |
15 |
林强;方占仁;;花岗质岩石中微粒交生体的成因研究[J];岩石学报;1988年02期 |
16 |
葛文春,孙德有,林强,吴福元;吉林太古宙花岗岩类构造─岩浆演化[J];地质找矿论丛;1996年02期 |
17 |
孙德有,林强,吴福元,葛文春;吉林南部太古宙TTG岩类的深熔作用及深熔熔体的分凝聚集[J];辽宁地质;1998年01期 |
18 |
曾令森;梁凤华;许志琴;戚学祥;;喜马拉雅造山带变泥质岩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学报;2008年07期 |
19 |
张儒瑗,韩秀伶;攀西地区低级和中级泥砂质片岩中的契尔马克替换[J];矿物学报;1988年02期 |
20 |
贺义兴,马瑞,姚杰,王平安,宋书林;河北平山阜平群夕线石钾长浅粒岩深熔作用的微区矿物学标志[J];地质论评;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