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贻灿,徐树桐,李曙光,陈冠宝,江来利,周存亭,吴维平;大别山北部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榴辉岩的分布与变质温压条件[J];地质学报;2001年03期 |
2 |
刘贻灿,徐树桐,李曙光,陈冠宝;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退变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年04期 |
3 |
张建新,孟繁聪,杨经绥;柴北缘西段榴辉岩相的变质泥质岩:榴辉岩与围岩原地关系的证据[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09期 |
4 |
徐少康;中国的榴辉岩[J];化工矿产地质;2004年04期 |
5 |
张泽明;榴辉岩的研究意义及其新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0年03期 |
6 |
尹玉军;苏北、胶南地区榴辉岩的特征及成因探讨[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1年01期 |
7 |
纪壮义;赵环金;赵光华;;黄海海域千里岩岛发育榴辉岩[J];山东地质;1992年02期 |
8 |
刘若新;翟明国;;第四届国际榴辉岩会议在意大利科森萨举行——1995年国际榴辉岩野外工作会议将在中国召开[J];岩石学报;1993年04期 |
9 |
程裕淇,张立飞;华中东部榴辉岩研究进展简述[J];中国地质;1995年03期 |
10 |
杨经绥,许志琴,李海兵,吴才来,崔军文,张建新,陈文;我国西部柴北缘地区发现榴辉岩[J];科学通报;1998年14期 |
11 |
赵志丹,谢鸿森,周文戈,朱茂旭,郭捷;大别山榴辉岩的密度和波速及其对壳—幔循环的启示[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01期 |
12 |
张建新,孟繁聪,戚学祥;柴达木盆地北缘大柴旦和锡铁山榴辉岩中石榴子石环带对比及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02年03期 |
13 |
吴元保,陈道公,夏群科,程昊,涂湘林;大别山黄镇榴辉岩锆石的微区微量元素分析:榴辉岩相变质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J];科学通报;2002年11期 |
14 |
郝杰;刘小汉;王二七;;关于大陆地壳消亡与再生循环过程的新认识——大别山新的区域地质资料和榴辉岩专题研究成果提出的启示[J];岩石学报;2005年06期 |
15 |
张建新;于胜尧;孟繁聪;;柴达木北缘鱼卡-落凤坡榴辉岩-片麻岩单元的变质变形演化[J];地质通报;2008年09期 |
16 |
谢窦克,马承安,史鸿歧,蒋永材,冯锦江;大别山地区榴辉岩的特征矿物研究[J];岩石矿物及测试;1983年02期 |
17 |
谢窦克,马承安,史鸿歧,蒋永材,冯锦江;大别山地区榴辉岩的特征矿物研究[J];岩石矿物及测试;1983年02期 |
18 |
韩宗珠;;国内外榴辉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0年02期 |
19 |
马宝林;;国际第二届榴辉岩学术会议综合报道[J];地震地质译丛;1992年06期 |
20 |
纪壮义;青岛榴辉岩的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抬升问题[J];山东地质;1994年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