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南部碰撞成矿与板内成矿
【摘要】:正 青藏高原南部位于全球最重要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带上,包括冈底斯地块、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带和喜马拉雅地块,该区地质现象典型,构造变形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芮宗瑶等(1984)根据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位于向北俯冲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上盘,推测冈底斯可能存在很有找矿潜力的斑岩铜矿带。李德威等(1993)从青藏高原岩石圈垂向分层、青藏高原复合造山带与周缘盆地耦合作用出发,提出青
|
|
|
|
1 |
尕玛多吉
,拉巴次仁;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伴有大规模成矿作用[J];生态经济;2003年12期 |
2 |
罗中舒;;板块构造与青藏高原煤田关系的探讨[J];煤炭学报;1980年02期 |
3 |
李廷栋;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J];地质通报;2002年07期 |
4 |
张省举;董义国;;青藏高原中东部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及成果[J];物探与化探;2007年05期 |
5 |
吴福元;黄宝春;叶凯;方爱民;;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垮塌与高原隆升[J];岩石学报;2008年01期 |
6 |
辜学达;赵友年;;论青藏高原之印支运动[J];地质通报;1988年02期 |
7 |
刘细元,徐祖丰,黄俊平,谢国刚,谢清辉;邦多—措麦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演化简析[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5年03期 |
8 |
;《青年地质学家论坛》第三次活动纪要[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999年01期 |
9 |
吴应林;李兴振;丘东洲;颜仰基;;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分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0 |
谢冰晶;程捷;田明中;;浅析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的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冈底斯中段为例[J];地质与勘探;2011年01期 |
11 |
唐哲明,韩同林;青藏高原地体的初步划分及构造特征简述[J];地球学报;1990年02期 |
12 |
何治亮,刘继顺;青藏高原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查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年02期 |
13 |
肖序常,李廷栋,李光岑,高延林,许志琴;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J];地球学报;1990年01期 |
14 |
李德威;青藏高原南部晚新生代板内造山与动力成矿[J];地学前缘;2004年04期 |
15 |
李亚林,王成善,伊海生,李勇,王谋;青藏高原新生代地堑构造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地质论评;2005年05期 |
16 |
焦淑沛;青藏高原大地构造性质归属地洼区的论证和分析[J];地球学报;1993年01期 |
17 |
张旗;王元龙;金惟俊;贾秀勤;李承东;;造山前、造山和造山后花岗岩的识别[J];地质通报;2008年01期 |
18 |
唐领余,沈才明;青藏高原上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02期 |
19 |
潘桂棠,丁俊,王立全,李光明,尹福光;加强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勘查与研究 保障国家资源供应[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1期 |
20 |
迟效国;董春艳;刘建峰;金巍;李才;刘森;黎广荣;;青藏高原高Mg~#和低Mg~#两类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及其源区性质[J];岩石学报;200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