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造山带晚三叠世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摘要】:正 晚三叠世以来,燕山地区进入了造山带形成演化阶段,发育了大量与造山带逆冲系统有一定成生联系的岩浆岩。在整个造山运动过程中,岩浆岩具分期演化特征。晚三叠世侵入岩为造山期间的第一期岩浆岩,全区都有分布,以造山带前缘为多,共有150余个岩体,代表性岩体有李二麻子沟、尖岭山、红旗、干沟门、白音沟、南沟、满德堂、大清沟、大营盘、大梁项、大台营、都山、盘山等。它们多以岩基产出,个别岩体为岩株。
|
|
|
|
1 |
王健丽,赵霞飞;楚雄盆地东部晚三叠世沉积环境[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3期 |
2 |
曾洪扬;陈洪德;林良彪;胡晓强;;川西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09年01期 |
3 |
段丽兰;川西北晚三叠世卡尼期的硬珊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
4 |
川波
,春林;《中国环太平洋带北段晚三叠世地层古生物及古地理》专著通过评审[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9年02期 |
5 |
朱国信;;吉林省抚松小营子组晚三叠世淡水双壳类化石组合的发现[J];吉林地质;1991年01期 |
6 |
刘大成;刘应楷;;江油佛爷洞首次发现晚三叠世海绵礁[J];天然气工业;1993年06期 |
7 |
白云山,李莉,牛志军,魏君奇,卜建军;长江源各拉丹冬晚三叠世火山岩特征与成岩构造环境[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1年03期 |
8 |
潘薪如;江大勇;孙作玉;蔡涛;张大鹏;谢家林;;贵州关岭晚三叠世邓氏贵州鱼龙(Guizhouichthyosaurus tangae Cao and Luo in Yin et al.,2000)的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
9 |
傅强;吕苗苗;刘永斗;;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08年02期 |
10 |
傅强;孙喜天;刘永斗;;鄂尔多斯晚三叠世湖盆特征恢复及地质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
11 |
尹凤娟;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晚三叠世黄山街组、郝家沟组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1994年02期 |
12 |
黄其胜;川北晚三叠世须家河期古气候及成煤特征[J];地质论评;1995年01期 |
13 |
吴舜卿,钟端,赵培荣;延长植物群在塔里木的发现兼论中国晚三叠世植物地理分区的西端界线[J];地层学杂志;2000年04期 |
14 |
陈孝红,程龙;贵州晚三叠世关岭生物群大型鱼龙化石一新属种[J];地质通报;2003年04期 |
15 |
宋立军;赵靖舟;袁炳强;刘池洋;吴冲龙;;“崆峒山组砾岩”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4期 |
16 |
傅强;李益;;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期湖盆坡折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沉积学报;2010年02期 |
17 |
连丽霞;尹太举;王磊;施振生;马晋文;;晚三叠世川西前陆盆地形成及沉积充填[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3期 |
18 |
程乾盛;;闽南晚三叠世陆相火山岩铁矿地质特征[J];福建地质;1985年03期 |
19 |
卢星华;赣中安塘组的时代[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7年03期 |
20 |
陈丕基,K.G.McKenzie;新疆晚三叠世哈萨克虫动物群的进一步研究[J];古生物学报;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