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亚铁体系下毒害有机物林丹的非生物转化途径与演变机理研究
【摘要】:正 作为一种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六六六被禁用多年。但环境监测的结果显示,不论是江河湖泊海洋,还是土壤、沉积物,都能检测出相当浓度的六六六的各种异构体。针对这种现象,本研究以无氧/缺氧的海水环境(pH 8.30、离子强度0.1N)及沉积物(FeS)-水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对六六六的gamma异构体(γ-HCH)的环境化学行为,如转化动力学、转化产物、转化途径、环境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对六六六的自然行为机理有一个详细了解。
|
|
|
|
1 |
毛谙章,陈志传,覃祚观,郑嘉辉,廖和平;含镍三氯化铁蚀刻废液除镍研究[J];广东化工;2004年03期 |
2 |
李亚林;黄羽;杜冬云;;利用硫化亚铁从污酸废水中回收砷[J];化工学报;2008年05期 |
3 |
段雪梅;巢文军;;利用硫化亚铁做还原剂处理废旧干电池制取硫酸锰的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1年01期 |
4 |
;含硫废铁渣处理含汞废水的方法介绍[J];卫生研究;1974年05期 |
5 |
江元汝,黄琼玉;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中砷的形态变化[J];环境化学;1996年02期 |
6 |
左理胜,王海清,姜建平;炼油污垢硫化亚铁的化学清洗[J];中国设备工程;2005年10期 |
7 |
吴迪;夏福军;孟祥春;赵凤玲;沙风生;马士平;冯晓敏;梁辉诚;;用表面活性剂和反硝化细菌协同处理含硫化亚铁颗粒污油[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6年02期 |
8 |
吴迪;张志军;孟祥春;赵凤玲;裴艳玲;高君清;林森;梁辉诚;;用表面活性剂和硫化物去除剂协同处理含硫化亚铁颗粒污油[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6年11期 |
9 |
张胜寒;商英辉;郭会景;;硫化亚铁还原六价铬的动力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S3期 |
10 |
邵明望,陶秀成;利用硫化亚铁代用品治理含铬废水的中试实验[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S2期 |
11 |
慎义勇,傅家谟,盛国英,韦朝海;油制气废水中毒害有机物分析及一般特征[J];环境科学;2001年01期 |
12 |
王玉亮;张璇;余汉豪;尹平河;;有机材料工艺雕刻废气毒害成分分析[J];广州环境科学;2005年03期 |
13 |
赵志刚;吴德礼;马鲁铭;;微污染水源水中毒害有机物的控制措施及最新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6期 |
14 |
胡长江;;化学转化法治理电镀废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1989年02期 |
15 |
祁新华;程煜;胡喜生;陈烈;林小阳;周燕萍;;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生态-地理过程——以广州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0年16期 |
16 |
黄润娥;;含砷废水治理新方法探讨[J];广州化工;1992年03期 |
17 |
韩百光;;硫酸污水治理新工艺研究[J];环境工程;1992年01期 |
18 |
张树春,陈文艺,王文峰;正交试验硫酸亚铁处理液体硫化艳绿染料废水[J];污染防治技术;1995年01期 |
19 |
吴迪,孟祥春,赵凤玲,张秀虹,裴艳玲,梁辉诚;含硫化亚铁颗粒的乳化原油净化处理方法[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3年01期 |
20 |
赵玉华;魏志宇;王成雨;李洋洋;;化学还原法处理Cr(Ⅵ)废水沉淀及过滤效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