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高温热流体活动与油气藏形成

孟元林  肖丽华  殷秀兰  李臣  秦建忠  冯文彦  
【摘要】:正 早在1982年华北油田公司就在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发现了苏桥凝析油气田。其储层为奥陶纪碳酸盐岩和二叠纪砂岩,经烃源对比,油气来自石炭一二叠煤系地层(秦建忠,2000)。该油气田现已成为华北油田公司主要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但目前对文安斜坡苏桥油气田的成藏机理尚有争议(党振荣,2001),而且也没有人进行过地质流体(Geofluid)活动与油气藏形成关系的研究。继苏桥油气田发现之后,我国又先后在煤系地层中发现了许多油气田。特别是20世纪末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乌深1井和孔古4井煤成烃工业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孟元林,肖丽华,殷秀兰,李臣,秦建忠,冯文彦;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高温热流体活动与油气藏形成[J];岩石学报;2003年02期
2 李理;钟大赉;杨长春;时秀朋;宫红波;;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滑脱构造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3 倪金龙;刘俊来;林玉祥;王智敏;韩作振;李月;曹淑云;;惠民凹陷西部深层断裂样式与古近纪盆地原型的性质[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安作相;马纪;庞奇伟;;略谈我国无机生油研究现状及方向[J];新疆石油地质;2006年03期
5 张林晔;;渤海湾盆地CO_2气藏成因探讨[J];天然气工业;1992年01期
6 戴俊生,漆家福,陆克政,李理;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构造样式与油气藏的关系[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7 蒋有录;渤海湾盆地天然气聚集带特征及形成条件[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8 邓运华;渤海湾盆地凹陷—凸起油气聚集的差异性[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年06期
9 钱基;苏北盆地油气田形成与分布——与渤海湾盆地比较研究[J];石油学报;2001年03期
10 邵磊,朱伟林,吴国瑄,赵泉鸿;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沉积岩若干稀土元素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11 操应长,姜在兴,邱隆伟,王居峰;渤海湾盆地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条件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12 周建勋;周建生;;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构造变形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06期
13 张树林;费琪;叶加仁;;渤海湾盆地边缘凹陷的构造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5期
14 丁增勇;王良书;钟锴;张鹏;刘绍文;;渤海湾盆地新生界残留地层分布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2008年03期
15 高阳;金强;帅燕华;王浩;;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因类型与成藏条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1年03期
16 唐智;;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9年01期
17 许化政;;渤海湾盆地泥岩封闭性能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1年06期
18 林畅松,郑和荣,任建业,刘景彦,邱以刚;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J];中国科学D辑;2003年11期
19 邓运华;渤海湾盆地上第三系油藏类型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3年06期
20 周士科,李焱,陈生泽,马前贵,薛永安;渤海湾盆地渤中34区走滑断裂特征[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元林;肖丽华;殷秀兰;李臣;秦建忠;冯文彦;;渤海湾盆地文安斜坡高温热流体活动与油气藏形成[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2 于志超;刘立;孙晓明;曲希玉;于淼;;歧口凹陷古近纪热流体活动的证据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高玉巧;刘立;;含油气盆地中热流体活动的流体包裹体证据[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国光;徐杰;;渤海湾盆地区大震区的构造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5 曾溅辉;;东营凹陷热流体活动及其对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6 汪洋;;云南楚雄盆地早第三纪热流体活动研究[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7 邱楠生;李善鹏;曾溅辉;;渤海湾盆地昌潍坳陷油气成藏期次的流体包裹体证据[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8 曾融生;;伸张盆地的动力机制[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何家雄;祝有海;陈胜红;翁荣南;崔莎莎;;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泥底辟热流体活动与天然气运聚关系[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10 刘宁;郝运轻;王世进;;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太古界岩石组合及储集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丽琴;渤海湾与长江口稀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变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牛嘉玉;渤海湾盆地深部层系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3 高阳;渤海湾盆地生物气成藏过程中散失作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李伟;渤海湾盆地区中生代盆地演化与前第三系油气勘探[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徐守余;渤海湾地区盆地动力学分析及油田地质灾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4年
6 孙永壮;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南斜坡层序地层与地层油气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7 王代流;渤海湾盆地孤岛油田储层构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8 武岩;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华北克拉通地壳上地幔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旷理雄;塔里木盆地北部于奇地区奥陶系与三叠系油气成藏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李西双;渤海活动构造特征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聚;利用接收函数研究渤海湾盆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2 盛晶瑾;渤海湾西北部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物源意义[D];吉林大学;2010年
3 于志超;歧口凹陷古近纪热流体活动及其对碎屑岩储层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志国;歧北凹陷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储层孔隙度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5 孙玮;济阳坳陷孤岛潜山油气地质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6 迟小燕;渤海湾盆地北部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朱晓青;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的地幔柱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范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上古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9 程荣;渤海湾盆地燕山期地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高建军;大民屯凹陷成岩作用研究与有利储层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朱彦彬 魏岩 于俊奎;渤海湾盆地应用非地震勘探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2 记者 张云普 通讯员 赵颖华;火山岩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项目启动[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张瑞;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应用非地震勘探技术[N];中国矿业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宋杰 李占彬;渤海湾盆地困难与希望并存[N];中国石油报;2003年
5 ;2009年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十大进展[N];中国石油报;2010年
6 记者 刘振国 于德福;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获重要阶段性成果[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7 刘莉 周清春;寻找中国能源的接替基地[N];科技日报;2005年
8 周宏;油气成藏期的分析与确定[N];中国石油报;2005年
9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德生;迈向新世纪的地质学[N];中国石油报;2001年
10 吉林省核工业地质局 李继友;找矿认识无止境[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