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澳洲赤眼蜂ITS2二级结构及其推导的地理种群进化
【摘要】:拟澳洲赤眼蜂是广泛分布世界,用以防治鳞翅目害虫的一种寄生蜂。近年来多以ITS2基因作为标志基因研究其进化与分类特征。ITS2为核糖体DNA上的一段内含子,其具体功能仍未清楚,同时ITS2如何从rRNA前体脱离出来的原理也不清楚。本文对拟澳洲赤眼蜂的五个地理种的ITS2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并构建种群间的进化关系树。运用热力学原理预测的方法探讨基二级结构物征,并与老鼠和人类的ITS2二级结构进行比较,为研究拟澳洲赤眼蜂在ITS2基因进化、功能打下基础。
|
|
|
|
1 |
刘树生;李志强;徐兰仙;郑秋枫;;瓜螟主要天敌——拟澳洲赤眼蜂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1988年04期 |
2 |
钟连胜,张菊兰;人工寄主卵中饲料pH值与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和发育的关系[J];中国生物防治;1989年03期 |
3 |
蒲天胜;刘志均;张一心;;拟澳洲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生活习性[J];昆虫天敌;1981年03期 |
4 |
张敏玲;寄主卵壳厚度对拟澳洲赤眼蜂寿命和产卵量的影响[J];昆虫天敌;1999年04期 |
5 |
何余容,吕利华,庞雄飞;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在菜芯地的扩散动态[J];昆虫天敌;2000年03期 |
6 |
沈立荣,杜增庆,裘学军;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赤眼蜂种类调查及用柞蚕卵繁蜂对优势种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1992年03期 |
7 |
罗开珺,张古忍,古德祥,庞义;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拟澳洲赤眼蜂的影响:种群参数比较和PCR检测[J];昆虫学报;2005年01期 |
8 |
李丽英;张月华;;赤眼蜂的近亲繁殖[J];昆虫天敌;1980年03期 |
9 |
李丽英;张月华;张荣华;;赤眼蜂生长发育与温度关系的种间及种内差异[J];昆虫天敌;1983年01期 |
10 |
省植保所天敌昆虫课题组;;拟澳洲赤眼蜂优良种下型防治棉铃虫示范报告[J];陕西农业科学;1983年01期 |
11 |
刘志诚,孙姒纫,王志勇,刘建峰,张良武,张其秀,戴开甲,高镒光;利用人工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J];中国生物防治;1985年03期 |
12 |
宋木权,裘文泽,刘恒友;三种赤眼蜂寄生大豆食心虫的调查[J];中国生物防治;1985年04期 |
13 |
刘光华;曾玲;梁广文;黄赟;曾春燕;;胜红蓟提取物对拟澳洲赤眼蜂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
14 |
宋木权;刘学东;程树芝;;拟澳洲赤眼蜂——寄生于大豆食心虫卵的优势蜂种[J];昆虫天敌;1982年04期 |
15 |
魏智姑;;拟澳洲赤眼蜂防治烟青虫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1983年01期 |
16 |
何余容,吕利华,陈科伟;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种间竞争[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
17 |
张英健;;棉铃虫卵寄生蜂的调查与利用[J];昆虫天敌;1981年03期 |
18 |
李琼芳;四川棉田拟澳洲赤眼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棉铃虫的研究[J];昆虫知识;1982年05期 |
19 |
;拟澳洲赤眼蜂品系防治棉铃虫示范推广续报[J];陕西农业科学;1984年03期 |
20 |
朱涤芳;陈巧贤;刘文惠;韩诗畴;张敏玲;李丽英;;田间释放经滞育冷藏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初报[J];昆虫天敌;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