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湿地松粉蚧危害对松树生长的影响

李奕震  韦昌华  易叶华  卢川川  
【摘要】:本文就湿地松粉蚧危害对加勒比松和湿地松生长影响程度及持续性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粉蚧入侵的第2年,4年生加勒比松地面直径和树高年生长量分别损失18.27%和36.37%。粉蚧入侵后的第7年,9年生湿地松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年生长量分别损失10.31%、20.00%和13.41%,每公顷损失材积1.701m3。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建奎;警惕湿地松粉蚧在我省传播蔓延[J];江西林业科技;1994年06期
2 王卫华,梁民;湿地松新梢化学成分与粉蚧为害关系初步研究[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3 秦长生,殷凤鸣,陈权才;化学药剂防治湿地松粉蚧的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8年03期
4 凌昌发;几种国外松叶枯病的调查与防治[J];广西林业科学;1976年02期
5 ;松梢螟危害加勒比松树干[J];林业实用技术;1976年07期
6 凌昌发;几种国外松叶枯病的调查与防治[J];林业实用技术;1976年04期
7 潘志萍,曾玲,叶伟峰;湿地松粉蚧的天敌及生物防治[J];中国生物防治;2002年01期
8 谭松山;;三种国外松的病害观察[J];湖南林业科技;1980年02期
9 李传道;;湿地松针叶褐斑病初议[J];中国森林病虫;1982年01期
10 王缉健;;博白发现松树新害虫——台松副长蛎蚧[J];广西林业;1989年04期
11 庞雄飞,汤才;新侵入害虫─—湿地松粉蚧的防治问题[J];森林病虫通讯;1994年02期
12 李元文,刘春燕;白云山风景区湿地松粉蚧林间种群发生动态调查[J];农业与技术;2005年04期
13 陈泽藩;杨肇兴;徐家雄;李徐益;蔡选光;黄逾天;;国外松种子园球果害虫研究小结[J];广东林业科技;1987年04期
14 赵鑫;彭洪波;;湿地松粉蚧的为害及防治对策[J];植物医生;2009年03期
15 王宏毅,杨再福,张绍升;福建枯死松材中的莱奴尔夫伞滑刃线虫鉴定[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6 韦昌华,卢川川,李奕震,易叶华;纵坑切梢小蠹对加勒比松的为害[J];广东林业科技;2001年02期
17 郑援朝,陈忠顺;浙江省湿地松、火炬松病害初步调查[J];浙江林业科技;1984年04期
18 乐克辉;上杭县发生马尾松褐斑病[J];中国森林病虫;1993年04期
19 李奕震,苏星,卢川川,谢维辉,张惠;湿地松粉蚧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20 李传道,朱熙樵,韩政敏,张九能,沈伯葵,张振核,郑维鹏,邹坤明,石峰云;松针褐斑病调查和病原鉴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奕震;韦昌华;易叶华;卢川川;;湿地松粉蚧危害对松树生长的影响[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秦长生;殷凤鸣;陈权才;;不同林地对湿地松粉蚧种群数量年发生动态的影响及分析[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德超;汤才;;GIS在湿地松粉蚧可分布区和最适生境区预测中的应用研究[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莹;田明义;任顺祥;;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捕食功能反应[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赵玉梅;汤才;李运南;陆小军;;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捕食和干扰作用研究[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黄德超;汤才;梁广文;;湿地松粉蚧第一世代发生动态预测预报[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赵玉梅;汤才;;三种控制因子对湿地松粉蚧的联合控制作用[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玉梅;;芽枝状枝孢霉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A];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同海;;从昆虫与植物的进化关系看当今林业害虫的发生与治理对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6 森林昆虫与自然调控论文集[C];2009年
10 汤才;庞雄飞;;孟氏隐唇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京元;松苗猝倒病生物防治细菌与定殖规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刘应高;四川松针散斑壳菌的种群结构及其遗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3 钟景辉;松突圆蚧及其天敌花角蚜小蜂对极端温度的耐受性[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莉莉;松苗猝倒病生防细菌活性物质及抑病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孙国定;松材线虫病的传播特点和治疗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李百胜;松树脂溃疡病随木材传入中国的风险分析及检疫鉴定技术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戴立霞;萧氏松茎象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霍宪起;湖北省湿地松猝倒病病原菌及其生防细菌的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吴建福;赣州地区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杨建霞;松墨天牛对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与松材线虫危害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侯沁文;松突圆蚧生态学特性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9 高玉国;通过调节松梢生长防治微红梢斑螟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黄洁芳;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NSM-05对松枯梢病生防作用[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湿地松火炬松林的恢复与重建[N];湖南科技报;2008年
2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 吴际友;桤木人工林冻害补救对策[N];湖南科技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永生 才玉石 本报通讯员 李计顺 胡加付;日臻完善的森防体系保障了生态安全[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杨昌娥;望谟去年治理2180亩森林病虫害[N];黔西南日报;2009年
5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地区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技术要点(一)[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廖国良;江西:保住绿水青山品牌[N];经济日报;2008年
7 记者 卓丽荣;严格落实责任 确保万无一失[N];潮州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杨怀周 通讯员 刘长实;综合防治松材线虫[N];连云港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赵玉娇 童永顺;干旱导致巍山县10年新造林木干死[N];大理日报(汉);2010年
10 王润生 丰建明;安福林业灾后重建风雨无阻[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