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社区人群的乳腺癌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

戴弘季  闫晔  杨振华  汪培山  陈可欣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乳腺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摄影检查三种乳腺检查方法在社区人群乳腺癌筛查中的筛查效果,分析各种筛查方法的准确性。方法以2008-2009年参加天津市乳腺癌筛查项目的 7911名45岁到65岁健康妇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临床体检、超声检查和钼靶C线检查,三种方法同时进行且相互独立。任何一种方法提示恶性病变的受检者即行活检。活检为恶性者即为阳性,活检为良性或随访1年内未发现恶性病变者即为阴性。计算全部筛查人群及其亚组人群中临床体检、超声检查和钼靶C线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临床体检、超声检查和钼靶C线检查在筛查中的灵敏度分别为52.9%、70.6%和93.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1.2%、20.9%和7.8%。临床检查和超声检查并联时的灵敏度为76.5%,临床检查和钼靶C线检查并联时的灵敏度为97.1%。对各种检查方法准确度影响最大的仍是年龄。结论采用单一筛查方法时钼靶X线检查的灵敏度最高,但特异度最低;并联试验可以提高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在大规模人群中实施时还需同时考虑待筛查人群的患病率、卫生经济状况、筛查方法实施的难易程度等诸多因素进行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余祖新;;陕西省宫颈癌、乳腺癌筛查初步报告[J];中国肿瘤;2010年06期
2 何丹丹;方红;黄俊;郑莹;王春芳;龚杨明;柳光宇;翟连芳;曹莉莉;周洁;;3740例社区女性乳腺癌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年04期
3 冼康明;叶少芳;钟小英;王颀;许娟;;基层医院乳腺癌筛查模式的研究[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7年03期
4 韩历丽;齐庆青;王朝;张月;董翠英;王连英;;北京市两癌筛查主要问题与经验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5 李洁;张晓鹏;;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影像学筛查中的应用:2010 ACR与SBI乳腺影像学筛查实践指南解读[J];磁共振成像;2011年03期
6 李建梅;王维;魏月华;温瑞英;黄跃华;;深圳市某社区乳腺癌筛查情况及乳腺癌筛查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0年08期
7 陈瑜;夏海鸥;Deborah Oakley;贾宏丽;邓薇;;上海市妇女对乳腺癌及其早期筛查认知情况的调查[J];上海护理;2007年03期
8 胡崇珠;方志沂;;中国乳腺癌普查开展现状[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07年05期
9 王连英;丁辉;刘丽;邱立平;陶旻枫;;1996~2006年北京地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筛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24期
10 任新敏;;乳腺癌健康宣教[J];中外妇儿健康;2011年06期
11 鲁子成;;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治疗分析[J];北方药学;2011年10期
12 王辉;陈江浩;樊菁;凌瑞;王岭;;结直肠癌的筛查年龄不应该提前吗?[J];医学争鸣;2010年05期
13 陈瑜;夏海鸥;Deborah Oakley;贾宏丽;邓薇;;妇女乳腺癌及其早期筛查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7年28期
14 张彩霞;;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筛查方法比较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01期
15 ;橄榄油做菜可预防乳腺癌[J];保健医苑;2011年11期
16 林惠媚;吴开锋;苏颖;;博罗县所辖乡镇乳腺癌、宫颈癌筛查阶段性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18期
17 张银芳;;60例乳腺癌病人的治疗方案及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1年31期
18 ;为何乳腺疾病总是钟情“剩女”[J];幸福(婚姻);2011年10期
19 王健;于来祥;;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状态与Her-2/neu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5期
20 张克勤;;举办全国液晶热图诊断乳腺癌讲习班[J];中国肿瘤临床;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弘季;闫晔;杨振华;汪培山;陈可欣;;基于社区人群的乳腺癌筛查方法的比较研究[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侯晓薇;;乳腺癌的基因诊断[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姬香魁;刘世刚;董守义;张杏茹;;364例乳腺癌X线诊断分析[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王晓亚;刘会英;;乳腺癌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许红强;;不典型乳腺纤维腺瘤的彩超诊断及其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魏慧娟;罗贤懋;杨湘平;;钼和钨对SD大鼠乳腺癌的影响[A];中国营养学会首届微量元素专题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5年
7 朱雄增;曾郁;杨文涛;朱雄增;;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乳腺癌中HOXA5 mRNA表达[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钱明山;;乳腺癌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05年
9 陈萍;;小议乳腺癌显示的最佳摄影位置及质量控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10 柳莉莎;冷晓玲;马富成;;高频超声和X线钼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A];第二届全国乳腺影像诊断与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山;乳腺癌新术式及前哨淋巴结检测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2 施俊义;部分耐药基因和蛋白在乳腺癌病例中的表达[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3 张子豹;人工流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孙涛;多西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力及钾离子通道特性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郭会芹;乳腺肿瘤细胞中心体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6 鲍慧铮;血清p53抗体检测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家君;EGFR介导的c-erbB2反义显像诊断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8 赵美蓉;抑癌基因产物Rb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9 徐迎春;乳腺癌疾病特征分布和内分泌治疗药物基因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韩定芬;乳腺癌流行病学及雌激素代谢酶相关基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中林;乳腺癌HIFU治疗后局部APC及活化分子的表达[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2 何本夫;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肺癌和胃肠道肿瘤中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3 柯红;乳腺癌局部皮温变化和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郑雅娟;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远红外热图对乳腺癌诊断价值的评价[D];浙江大学;2005年
5 吴雪花;PTEN,Cathepsin D与乳腺癌长期预后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曹伟红;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周期及超微结构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5年
7 张玉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朱伟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苏清秀;短双歧杆菌作为靶向载体在乳腺癌的基因治疗中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陈晋;nm23、α_5β_1和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 刘荫华;乳腺癌筛查方法大PK[N];健康时报;2009年
2 钱铮;日发现抑制乳腺癌发展的新途径[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军事医学科学院307医院乳癌科 王涛 江泽飞;2009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解读[N];健康报;2009年
4 欧旭江;乳腺癌,女性疾病第一防[N];浙江日报;2004年
5 程守勤;40~60岁妇女易患乳腺癌[N];健康报;2006年
6 副主任医师 吴春;乳腺癌会遗传吗[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7 张忠霞;唾液分析法可及早诊断乳腺癌[N];医药经济报;2007年
8 范杉珊;我区乳腺癌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N];华兴时报;2008年
9 刘涓;乳腺癌:女性健康“第一杀手”[N];大众卫生报;2008年
10 受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乳腺科副主任医师 廖宁博士 采写: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张玲玲;更年期女性要定期筛查乳腺癌[N];广东科技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