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外周静脉损伤的观察护理
【摘要】:目的:提高癌症患者外周静脉输入化疗药成功率和治愈率,防止输液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预防外用静脉损伤。方法:为了减少癌症患者外周静脉损伤,减轻疼痛。通过50例癌症患者的外周静脉进行观察护理,针对观察出现的问题,采取心理护理,选择血管,根据药物的种类、时间、选择血管穿刺位置、进针角度、次数进行全面计划和评估,再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穿刺时观察外周静脉弹性的程度、及有无硬结、肿胀,血管选择原则上由远到近,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感染的静脉,下肢静脉不作为常规穿刺的血管选择,对每条血管在一个位置最多穿刺不超过2次,选择血流较好的肢体静脉,不能返复回针,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输入发泡剂、刺激剂药物时不采取直径≤3.0mm的外周静脉。并在化疗后用生理盐50_100ml输入,预防外渗或静脉炎的发生,化疗药物外渗采用不同的解方法处理外渗皮肤及损伤组织。不同化疗药物可采用不同的解毒方法。①丝裂霉素外渗,可用1-2ml 1毫克分子量二甲基亚砜局部注射。②氮芥等烷化剂外渗,用 10%硫化硫酸钠4ml加入注射用水6ml,局部静脉注射及多点皮下注射各中,数小时后可重复配合并冷敷,也可用30%- 40%硫代硫酸钠局部湿敷。③阿霉素等葸环类药物外渗,可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用生理盐水稀释1倍做皮下多点注射,但总量控制在10ml以内,配合冷敷4—6小时。④长春新碱类药物外渗,用透明质酸酶皮下多处注射,可数小时后重复,配合热敷增加药物吸收。结果:发生静脉炎5例,外渗阿霉素1例。结论:癌症患者因病程时间长,机体抵抗力下降、营养失调、宋稍循环欠佳,因反复化疗外周静脉硬化、栓塞,药物浓度相对较高,存留时间长,导致血管损伤机会增多,外周静脉化疗后外渗发生率高。总之,对癌症患者化疗外周静脉输液给药时, 应特别注意患者血管弹性,血流及药物的刺激性。根据病情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措施,认真做好血管保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爱心和过硬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防止输液并发症,提高穿刺成功率,预防外周静脉损伤。
|
|
|
|
1 |
陈景藻,徐德门,吴必伦,杨瑜琳;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放疗中的放射反应[J];中国激光;1980年10期 |
2 |
漆德芳,关崇芬;PHA皮试衡量癌症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0年02期 |
3 |
于中麟,张永武;重复癌六例报告[J];北京医学;1980年02期 |
4 |
孙素莲,王声远,王雅明;癌症患者活性玫瑰花结形成细胞的观测[J];北京医学;1980年06期 |
5 |
曾威文;检验血液可以预早发现潜伏的癌症[J];新中医;1980年01期 |
6 |
张昌杰,蔡亚娜,徐绶峻,樊明文,刘寿桃,何祥旺;复发性口疮患者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损伤[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3期 |
7 |
杨尚印
,唐世超;癌症患者粒细胞减少伴发热时经验——抗菌素治疗期限[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0年02期 |
8 |
应红光;淋巴瘤和癌症患者骨穿刺“干抽”的发生率[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0年02期 |
9 |
杨天权
,陆荣宝;多发性骨髓瘤时的实体瘤[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0年04期 |
10 |
储榆林;骨髓活检在除淋巴瘤或白血病外的恶性肿瘤患者诊断上的应用[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