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HIFU治疗后乳腺癌组织病理变化和EMA、ER、PR性激素受体表达

曹友德  杜永洪  陈文直  伍烽  王智彪  
【摘要】: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体外原位治疗临床乳腺癌后病理变化特点以及对 EMA 性激素受体的影响和意义。结果显示:① HIFU 能体外原位杀死乳腺癌组织,包括乳腺癌细胞,细小血管和细胞同质。靶区中央以坏死早期表现即细胞核固缩为主。偶尔见少数癌细胞其光镜形态无明显变化,但超微结构证实其实为坏死细胞;靶区边缘以典型凝性坏死为主,表现为核碎裂、溶解,仅留下肿瘤组织轮廓。②经 HIFU 治疗后乳腺癌同侧区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明显,窦组织细胞明显增生,2例仅作原发部位乳腺癌 HIFU 治疗,但腋淋巴结内转移癌组织大片坏死。可能与 HIFU 治疗后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增加有关。③HIFU 能破坏乳腺癌细胞 ER、PR,可能阻止乳腺癌受激素作用下的发生发展。但对肿瘤相关抗原 EMA 无明显破坏,为乳腺癌患者抗肿瘤免疫增强找到了一种可能的免疫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秀,郭振泉;乳腺囊肿病针吸诊断探讨[J];北京医学;1980年06期
2 姚庆云,宗永生;CJFD1980[J];广东医学;1980年05期
3 万德森;CJFD1980[J];广东医学;1980年06期
4 吴天金;;谈谈乳腺癌的早期诊断[J];福建医药杂志;1980年03期
5 唐瑾;;~3H雌二醇乳腺癌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1980年03期
6 骆树民;努尔;刘振疆;桂大华;买买提;倪多;;肘部尺(桡)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治疗晚期乳腺癌(附13例报告)[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80年02期
7 路苏容;;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J];锦州医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8 沈明;;乳腺癌133例手术远期疗效分析[J];现代医学;1980年06期
9 王益夫;;乳腺癌伴同妊娠[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0年02期
10 王宗战;;微细针针吸活检诊断乳腺癌[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盛友;孙福成;王鸿樟;;热疗用凹球面换能器声场及其引起的温度场[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2 司徒锐;史光辉;陶碧玉;胡玉芳;贾淑英;;早期诊断乳腺癌的新方法——HX肿瘤测定仪的应用[A];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3 陆瑞芳;庄小陶;吴岷;;上海市乳腺癌患者血中β-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核黄素营养状况探讨[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4 陆瑞芳;庄小陶;沈镇宙;韩企夏;;上海市124例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维生素A、E的变化[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老年营养暨第二届营养与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5 徐贵发;蔺新英;于红霞;孙晋伦;;膳食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一对照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6 赵刚;刘希贤;;乳腺癌患者染色体畸变及脆性部位研究[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7 吴克复;郑国光;饶青;耿以琪;王昕;杨文清;;膜结合型M-CSF及其受体的双向信息传递和生物学意义[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8 陈毅俊;朱建善;高玉平;;Bc1-2,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A];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医学体视学和军事病理学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9 伍烽;王智彪;陈文直;白晋;邹建中;王芷龙;叶方伟;朱辉;黎克全;张喆;曹友德;高根五;;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杨华;周红燕;屈红英;;乳癌术后Taxol化疗期间感染的预防及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查小明;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及抗VEGF治疗乳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2 王晓稼;分子伴侣相关基因ST13和Hsp70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范萍;肿瘤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免疫过继治疗乳腺癌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4 刘刚;乳腺癌血管、淋巴管生成与转移预后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胡震;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肖子文;相变氟碳乳剂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效率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7 郑敏娟;超声技术检测心室异位兴奋及高强度聚焦超声选择性消融心肌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计晓娟;微泡改变组织声环境提高HIFU治疗效率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9 王鹤;低场磁共振系统中若干技术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敏;NF-kBP_50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关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1年
2 狄根红;雌激素受体-β亚型在乳腺癌的作用及其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3 刘翔飞;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4 徐晓妹;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P-gp、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2年
5 王慧玲;丙泊酚对乳腺癌患者术中过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6 邹晓;PⅢNP在乳腺癌患者诊断、复发监测中的作用评价[D];青岛大学;2002年
7 程兵;乳腺癌核素显像与P-gp,GST-π表达关系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8 谢平;中期因子和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9 姚雪梅;散发性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及甲基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10 甄林林;中国汉族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丁;欧洲医疗体系正在害人[N];中国保险报;2000年
2 记者 马俊民;北京乳腺癌患者趋年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俞梦孙 任德全 韩德乾 朱伯湘 汪伟 王智彪;“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科技成果汇报会文章选登[N];光明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王立 通讯员 何春权;中国在医学领域又得到一枚“金牌”[N];光明日报;2000年
5 朱羽;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问世[N];医药经济报;2000年
6 郭力;化疗——手术——化疗 生存率高[N];健康报;2001年
7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王华庆;攻克乳腺癌的重要武器[N];科技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贾晓惠;筑就生命健康基石[N];科技日报;2001年
9 肖陵军;亚麻籽有治疗乳腺癌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10 张中桥;鉴别乳腺肿块有新方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