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余新  
【摘要】:正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少数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落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长期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劳动者整体素质差,农民缺少文化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这种状况,严重阻碍着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向市场经济接轨,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因此,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马彩凤,郭永梅,李占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财政对策[J];中国贫困地区;1999年05期
2 苻频;扶贫攻坚 致富有时──访国家民委经济司司长王福临[J];民族团结;1994年10期
3 郭咸彤;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思考[J];思想战线;2002年06期
4 李俊峰;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1995年09期
5 张戈;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几点思考[J];甘肃理论学刊;1998年03期
6 杨文亮;;跳跃式发展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特色[J];创造;1993年06期
7 武吉海!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民族地区绕不过工业化[J];中国民族;2001年05期
8 余盛琴;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如何将农民引向市场[J];贵州民族研究;1995年01期
9 金继斯;民族地区实施“八七计划”第一年──访国家民委副主任文精[J];民族团结;1995年04期
10 赵曦;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战略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11 韦显寿,谭云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扶贫的新思路[J];桂海论丛;1996年05期
12 吴虞;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技推广面临的难题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13 刘荣材;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思考[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5期
14 张晨阳;;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08期
15 张文贤;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个体、私营经济税费倒置现象的剖析[J];中国工商;1994年04期
16 彭英明;再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7 曾昭华;;扶贫资金效益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18 王杰;;甘肃“高少”地区脱贫难点探讨[J];甘肃理论学刊;1993年05期
19 李国福,李文生,刘文成;西北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金融风险表象透析[J];青海金融;1997年08期
20 鼎波;;国家民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综合扶贫示范项目”在京启动[J];中国民族;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曾铁;;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科学发展的保证[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袁康;;加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引智工作的思考[A];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二十周年征文集[C];2003年
4 罗家俊;;提高劳动者素质 发展教育是根本[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5 范书芳;;提高劳动者素质 保持农业稳定发展[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文集[C];2005年
6 李金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企业科技普及[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王益奋;;增强科技意识,加强科技期刊工作[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8 唐建蜂;黄维刚;魏永领;;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促进职业教育发展[A];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调查和研究》山东课题组结题报告[C];2005年
9 林水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深化农村职教改革[A];纪念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20周年——陶研优秀论文集[C];2004年
10 刘诚;;试论人力资本理论的缺陷及其完善[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玉玲;论中国工业化的主体和主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曹霞;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科技支持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霞;“学校发展计划”的实施及其效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丹;宗教组织扶贫参与[D];兰州大学;2008年
3 杨学良;民族地区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娟;农村小学研究性学习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晓雷;民族地区校本教研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余洪峰;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苏克莉;马克思的劳动力商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寒英;构建江西民营企业和谐劳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于乐;东营市城镇就业问题探讨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黄双令;国定贫困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实现“普九”探索[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罗宗明;大理州狠抓科技培训 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米根孝;提高劳动者素质 加强教科文卫工作[N];中国民族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桂冕;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由之路[N];江苏经济报;2002年
4 佘嘉千 江永秀;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提高劳动者素质[N];贵州政协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江世震 李秀春 王坚;以人为本的效应[N];云南日报;2000年
6 王一江 长江商学院教授 美国明尼苏达大;扶贫需有道[N];经济观察报;2007年
7 陈庆修;解决“饭碗问题”当为民生之首[N];中国改革报;2006年
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何鲁丽;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N];人民日报;2005年
9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科研部副教授 陈玉光;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N];中国信息报;2004年
10 记者 刘志强;贵州:明确“十一五”科技发展任务[N];科技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