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澳粉矿烧结特性对比研究
【摘要】:对分别配加不同比例的印度奥里萨粉矿和澳大利亚哈默斯利粉矿的烧结杯试验进行了总结。试验证明,在混合料中配加奥利萨粉矿可以明显提高烧结矿品位、还原度和软熔性能,同时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有所恶化。配加哈默斯利粉矿后,会使烧结产量显著提高并使烧结矿软融性能有所改善。鉴于烧结矿产量不足已成为包钢炼铁的实际情况,因此,配加澳粉矿要优于配加印粉矿。
|
|
|
|
1 |
周明顺,刘万山,翟立委,李艳茹,贺英群;东鞍山烧结矿合理碱度的研究[J];鞍钢技术;2005年02期 |
2 |
周贤良;邹爱华;华小珍;张建云;饶有海;;机械合金化Mo-Cu粉末的烧结特性[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年03期 |
3 |
R·Nicolas;汪兵;;比利时Cockerill公司Ougree厂的烧结车间[J];重型机械;1980年10期 |
4 |
韩奕和;;烧结矿槽上过筛的效果[J];炼铁;1982年02期 |
5 |
王树同;蒋烈英;;包头矿在高炉冶炼中软熔成渣过程的岩矿相研究[J];钢铁;1983年06期 |
6 |
孙庆和,邹永保;烧结矿的冷却及其余热利用[J];冶金能源;1984年03期 |
7 |
许传智;;烧结矿中铁酸钙组成结构与反射率的关系[J];武钢技术;1986年06期 |
8 |
;包头“富铌低铁”精矿的烧结矿还原过程中铌行为的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1989年01期 |
9 |
张发祺;;全焦烧结矿高风温开炉技术初探[J];湖南冶金;1989年01期 |
10 |
岑永权;赤热烧结矿覆盖在烧结料层表面的烧结方法[J];上海金属;1995年05期 |
11 |
邱百艳,洪灶熬;南非铁矿在马钢的使用实践[J];炼铁;1995年01期 |
12 |
梁迪超;进口铁矿的技术经济评估[J];鞍钢技术;1996年04期 |
13 |
符伟国;降低烧结矿固体燃料消耗技术攻关[J];包钢科技;1996年03期 |
14 |
柳望洵,张永明;提高烧结矿质量的实践[J];中国矿业;1999年S4期 |
15 |
范建军,蔡湄夏;烧结矿碱度对其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烧结球团;2000年02期 |
16 |
宋玉强,李世春;铜与锰金属粉末的烧结特性[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
17 |
曲敬海,冯二莲;太钢提高烧结矿强度的措施[J];炼铁;2001年04期 |
18 |
张文军,段祥光;包钢烧结配加80%(50%)外矿工业应用研究[J];包钢科技;2003年04期 |
19 |
贺淑珍,边建刚,李铁;太钢实施高铁低硅烧结初步探讨[J];钢铁研究;2003年06期 |
20 |
刘振林,王峰,杨金福,魏鑫,刘凤娥;烧结矿原料结构的优化与研究[J];山东冶金;2003年02期 |
|